首页> 中文学位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社会教育——以晋东北部分县域为中心
【6h】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社会教育——以晋东北部分县域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资料介绍和概念界定

(四)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一、晋察冀边区开展社会教育的背景

1.1战前边区的社会文化环境

1.2边区抗战建设的现实要求

二、晋察冀边区社会教育的基本概况

2.1边区社会教育的方针政策

2.2边区社会教育的组织形式

三、晋察冀边区社会教育的具体实践

3.1社会教育的智识启蒙

3.2社会教育与生产结合中重塑劳动观念

3.3社会教育配合边区各项抗战工作的开展

四、政治动员视野下边区社会教育的历史作用

4.1社会教育与边区民众政治认同的建构

4.2社会教育与边区乡村社会关系的重构

4.3社会教育与边区民众的政治参与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声明

展开▼

摘要

抗日战争时期,作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首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成为贯彻其抗战救国政策的战略要地。针对区内民众文化水平落后、文盲众多的实际,边区政府在各地广泛开展社会教育,并始终坚持与生产生活、抗战紧密结合的原则,通过开展文化教育、政治宣教、卫生运动和生产教育等多种内容的社会教育活动,在提高民众文化水平的同时,也激发了其政治参与热情,有效推动了边区抗战事业的进行。长期以来,对于晋察冀边区社会教育的研究多集中于发展历程、组织形式、内容及其作用等角度进行了一般性的介绍和历史性描述,更多测重对扫盲教育的研究,但就社会教育本身如何推动边区的政治动员等缺乏更为深入的探讨分析。本文对边区社会教育的研究,以晋东北部分县域为切入点进行微观探析,通过个案和专题性研究,梳理和分析边区社会教育在晋东北区域的实践情形。文章在考察社会教育的群众性扫盲运动同时,不局限教育本身,更加突出社会教育在边区发展中所发挥的政治功能。
  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论述边区开展社会教育的背景,主要以晋东北部分县域为切入点,从边区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抗战建设的现实要求两个角度,来阐释其社会教育开展的背景。第二章论述边区社会教育的基本概况,分别从方针政策、组织形式等方面,系统介绍和梳理社会教育开展的概况。第三四章是全文重点。第三章分别从社会教育的智识启蒙、与生产的互动以及与边区各项工作相结合三个方面,来考察和分析边区社会教育的具体实践。第四章重点探讨边区通过社会教育对边区民众意识形态的改造、乡村社会关系的重构以及边区民众政治参与的影响,以此凸显社会教育的政治功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