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结节性硬化症致病基因TSC1和TSC2突变位点检测
【6h】

结节性硬化症致病基因TSC1和TSC2突变位点检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试剂

2.4 电子数据库查询及分析软件

2.5 实验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病例资料(6个家系和8例散发)

3.2 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查

3.3 基因测序

第四章 讨论

4.1 5种新发突变均影响TSC1-TSC2复合体的形成

4.2 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知情同意书

附录二 结节性硬化症登记表

附录三 TSC1基因mRNA序列

附录四 TSC2基因mRNA序列

课题综述:结节性硬化症的最新研究进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OMIM191100)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皮肤综合征,以全身多种组织出现错构瘤样增生为特征。流行病学调查推测本病在西方人群中出生时发病率为1∶6000-1∶10000,约2/3的患者为散发病例,提示其具有高度自发突变率。该病具有遗传异质性,致病基因包含TSC1基因和TSC2基因,分别于1997年和1993年被克隆出。迄今欧洲LOVD TSC突变数据库收录了500余个TSC1基因和近1300个TSC2基因的突变位点,其中大多数为美国、欧洲、日本等国报道。突变类型及方式复杂,无明显的突变热点。临床表型差异较大,尚未发现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本研究利用3130xl测序仪基因分析平台,对收集的结节性硬化患者的TSC1、TSC2两个致病基因进行检测,总结中国汉族TSC致病基因的突变特点,以期发现TSC患者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
   目的:检测中国汉族结节性硬化症患者TSC1和TSC2致病基因突变位点。
   方法:收集整理中国汉族8例散发及6个家系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血样,提取外周血DNA,扩增目标基因的全部外显子编码区及其侧翼序列,对产物纯化并直接测序进行序列分析,检测突变位点。
   结果:本研究发现了9种突变,其中包括3种缺失(插入)突变(2033delA,1890_1891insT,1618_1625delTTTTTAGG),3种错义突变(1831C>T,1583T>C,1199T>C),2种无义突变(3094C>T,1513C>T),1种剪接突变(975+1G>T)。
   结论:以上9种突变在中国汉族TSC患者中均为首次报道,其中5种突变为在人群中首次发现,为研究结节性硬化症患者发病机理及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数据,同时为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及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