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第一书记在扶贫治理中的作用研究——以柳林县三交镇为例
【6h】

第一书记在扶贫治理中的作用研究——以柳林县三交镇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引言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研究方法

国内外研究动态

创新之处

研究所在地情况

第一章 “第一书记”政策概况

1.1“第一书记”政策的缘起及发展

1.2选派“第一书记”的现实意义

1.3“第一书记”的政策保障

1.4研究样本基本概况

第二章 三交镇“第一书记”驻村扶贫状况考察

2.1“第一书记”扶贫治理实践

2.2“第一书记”扶贫治理成效

第三章 “第一书记”包村扶贫治理中存在问题

3.1“第一书记”自身问题

3.2农村关系复杂

3.3人才缺乏

3.4“第一书记”管理不完善

3.5“第一书记”帮扶机制不畅

第四章 完善“第一书记”包村扶贫工作的对策建议

4.1强化岗前培训,为“第一书记”提供智力支持

4.2构建和谐朋友圈,为“第一书记”提供治理助力

4.3狠抓队伍建设,为“第一书记”提供堡垒阵地

4.4完善管理制度,为“第一书记”提供鞭策机制

4.5国家持续投入,为“第一书记”提供制度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声明

展开▼

摘要

贫困问题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扶贫工作同样历史悠久。国内外对于脱贫有各种成熟的理论,但对于当前我国的实践情况来说,单一的扶贫模式,单一的理论无法实现全面脱贫的目的。“第一书记”是我国在多年的扶贫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创新的一种扶贫模式。当前“第一书记”政策先行,理论研究相对滞后。本文以派遣到柳林县三交镇的“第一书记”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文献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第一书记”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给出积极建议。本文正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第一书记”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叙述了选派“第一书记”的必要性;第二部分结合笔者对柳林县三交镇的5个“第一书记”的调查研究,介绍了“第一书记”驻村扶贫状况的考察情况,包括其实践内容及成果;第三部分笔者结合“第一书记”工作实际,根据掌握的直接材料与相关间接经验,总结了“第一书记”在驻村扶贫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针对“第一书记”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政策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第一书记”的理论研究提供帮助,为“第一书记”实践提供指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