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阿卡波糖联合通心络对糖耐量减低的冠心病患者的干预研究
【6h】

阿卡波糖联合通心络对糖耐量减低的冠心病患者的干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资料

2.2 仪器与材料

2.3 研究方法

2.4 心血管事件诊断标准和定义

2.5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基础临床资料

3.2 四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

3.3 治疗前后各组UACR的变化

3.4 治疗前后各组眼底异常的变化

3.5 各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冠心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中高血糖的流行病学特征

4.2 糖代谢异常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4.3 阿卡波糖治疗冠心病合并IGT的疗效

4.4 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合并IGT的疗效

4.5 通心络联合阿卡波糖的临床疗效分析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的研究进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通心络对合并糖耐量减低的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为两种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6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冠心病(CHD)且合并糖耐量异常(IGT)者3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87例、阿卡波糖组84例、通心络组86例及联合用药组83例,其中对照组仅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常规治疗,其余三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确诊为冠心病,统计四组观察对象的基本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基础心率、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口服75g葡萄糖2h后血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眼底异常率、冠心病常规治疗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情况。连续随访6个月,统计四组患者随访期间新发心绞痛(UA)、充血性心力衰竭(HF)、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情况。
   结果:在6个月内共319名患者取得随访记录,其中对照组81人、阿卡波糖组79人、通心络组79人、联合用药组80人。共有21名患者因失随访或胃肠道副作用等原因退出实验。干预前四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心率、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口服75g葡萄糖2h后血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眼底异常率、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冠心病的常规药物使用情况组间无差异。
   经过6个月的观察,阿卡波糖组、通心络组、联合用药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较前降低,联合用药组疗效优于单一用药组,对照组UACR较前无明显差异,(各组治疗前后UACR比较:阿卡波糖组t=-3.980,P=0.000,通心络组t=2.777,P=0.006,联合用药组t=-4.927,P=0.000,对照组t=-0.486,P=0.628;药物治疗组间疗效比较:阿卡波糖组与通心络组t=-0.805,P=0.422,联合用药组与阿卡波糖组t=2.215,P=0.028,联合用药组与通心络组t=2.909,P=0.004)。眼底异常率方面,四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干预组较前有降低趋势,(阿卡波糖组x2=0.709,P=0.400,通心络组x2=1.190,P=0.275,联合用药组x2=2.417,P=0.120,对照组x2=0.086,P=0.769)。
   随访期间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3.46%(19/81),阿卡波糖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13%(8/79),与对照组相比x2=5.066,P=0.024<0.05;通心络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1.39%(9/79),与对照组相比x2=4.032,P=0.045<0.05;联合用药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00%(4/80),与对照组相比x2=11.197,P=0.001<0.05;各药物干预组相比x2=2.269,P=0.323>0.05。
   结论:对合并IGT的冠心病患者应用阿卡波糖、通心络进行干预,可降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且联合用药疗效优于单一用药。两种药物单独应用及联合应用均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