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研究
【6h】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 导 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内涵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2 理论基础

第三章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协同机制机理

3.1协同机制建构的必要性

3.2 协同机制的驱动机理

第四章 国外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及机制

4.1 国外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

4.2 国外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分析

4.3 瑞典斯德哥尔摩创业学院的案例分析

4.4 国外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启示与借鉴

第五章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及机制

5.1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

5.2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困境

第六章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协同机制的建构及保障

6.1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协同机制的建构

6.2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协同机制的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声明

展开▼

摘要

创新创业是知识社会国际竞争中的制胜关键。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不仅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同时也是我国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创业型经济的内在生成力。
  本研究在系统分析文献资料基础上,明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和协同机制内涵。以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协同机制为研究主线,分析协同机制建构的必要性与驱动机理,在借鉴国外高校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的组织建构与实践经验基础上,立足我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和发展困境,进一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协同机制的建构。
  本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明确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协同机制建构的必要性。协同机制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是将其引入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前提。高校协同育人机制建构的必要性既是我国国家战略发展的现实背景所促,也是发挥协同机制的整合优化功能优势所需。驱动机理是高校协同育人机制建构的推动力,对外部动力因素与内部驱力因素的分析,有助于高校建构起以学校为主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发挥主导作用,整合优化内外部动力因素。
  第二,借鉴国外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及机制的理论建构与实践经验。国外已形成相对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能在机制建构、教育体系、人才培养等方面为我国的协同育人机制建构提供有效参考。基于对美国、日本、瑞典三个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和人才培养机制分析基础上,选取了被公认为全球创新创业教育领先的机构——瑞典斯德哥尔摩创业学院作为个案深入研究。总结国外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上的理论建构与实践经验,为我国高校协同育人机制的建构提供启示与借鉴。
  第三,分析我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与机制困境。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起点低,对其发展历程的梳理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有助于把握我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机制现状。反思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不足与机制困境,针对性地建构起高校协同育人机制,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和人才培养。
  第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在综合考察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主导地位,从校校、校企、校地、国际协同育人着手,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体系,以进一步发挥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与长处,规避不足与短处。机制的有效运行不仅需要合理的建构,而且需要多方面的保障支持。组织机构、制度建设和资金支持这三方面的保障,能够有效促进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健康运行和良性循环。

著录项

  • 作者

    张冠蓉;

  •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

  • 授予单位 山西大学;
  • 学科 高等教育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郎永杰;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647.38;
  • 关键词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协同机制; 高等院校;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