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村一社区”社区服务体系研究——基于山东省两个县市的调查
【6h】

“多村一社区”社区服务体系研究——基于山东省两个县市的调查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概念界定

1.4.1 “多村一社区”

1.4.2 社区服务

1.4.3 “多村一社区”社区服务体系

1.4 样本介绍

1.4.1 调查地的基本情况

1.4.2 问卷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第二章 “多村一社区”的成因与未来

2.1 “多村一社区”形成的原因

2.1.1 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

2.1.2 农民需求的多元化和公共服务资源的集约化

2.1.3 社会管理的迫切需求

2.1.4 土地政策的催化作用

2.2 “多村一社区”未来发展的判断

2.2.1 短时间内村落不会走向终结,小农经济将长期存在

2.2.2 绝大多数“多村一社区”短期内不具备“合村并居”的条件

2.3 小结

第三章 “多村一社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3.1 社区服务设施体系现状

3.1.1 中心村都设有社区服务中心

3.1.2 社区服务中心配套设施情况

3.2 政府性公共服务现状

3.2.1 服务项目齐全、满意度高

3.2.2 资金投入情况

3.2.3 人员队伍配备情况

3.2.4 制度建设较规范

3.3 社区自我服务的现状

3.3.1 服务项目初步形成

3.3.2 社会组织情况

3.3.3 资金和人员情况

3.4 市场化服务的现状

3.4.1 服务项目较充足

3.4.2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多元化

3.5 小结

第四章 “多村一社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面临问题

4.1 社区服务设施体系建设不均衡

4.1.1 县域间的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不均衡

4.1.2 县域内的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不均衡

4.2 中心村和非中心村在资源分配和服务可及性上存在较大差异

4.2.1 中心村和非中心村在资源分配上的差异

4.2.2 中心村和非中心村在服务可及性上的差异

4.3 社区自我服务“残缺”,服务项目结构不合理

4.3.1 社区自我服务组织不健全

4.3.2 社会组织提供的专业化服务陷入“空当”

4.3.3 服务项目结构不合理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结论

5.1.1 “多村一社区”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并将长期存在

5.1.2 “多村一社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5.1.3 “多村一社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面的问题

5.2 政策建议

5.2.1 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5.2.2 建立三级服务网络

5.2.3 扶持新型服务组织

5.2.4 正确处理社区建设和村民自治的关系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农村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变化,农民的生产生活意识需求变化明显,许多地方出现了村庄空心化、村庄合并等趋势,旧的村落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特别强调“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民政部于2006年下半年部署了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随后又开展了“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创建活动。在新农村建设宏观背景下,农村社区建设这一宏大的社会工程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各种类型的农村社区也应运而生。山东省根据村庄分布特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形成了“多村—社区”发展模式,数量规模巨大。“多村—社区”的形成原因是复杂的,既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经济机构的巨大变化、农民需求的多元化和公共服务资源的集约化有关,也与社会管理的欠缺和土地政策的催化有关,但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笔者判断山东省的这类“多村—社区”绝大多数会长期存在。
   调查地开展农村社区化服务建设以来,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的政府性、社区性和市场化等服务资源,构建起基础设施体系、政府性公共服务体系、社区自我服务体系与市场化服务体系有机结合的“多村—社区”社区社会服务体系,在运行了几年后已经初见成效。通过在中心村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广大社区工作人员进入社区工作,积极调动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服务活动,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可以充分了解居民的需求信息,促进服务的提供与需求的匹配;将周围农户纳入“2公里服务圈”,实现及时便捷地提供服务,有效提高了社区服务的可及性和可得性;调查地形成的多主体全方位的社区服务体系,有效弥补了政府公共服务的不足,为政府搭建了转变职能、服务农民的新平台,实现了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改变了长期以来政府在农村的公共服务被“边缘化”的问题,让农民“小事不出社区、大事有人代理”,形成了靠近群众、服务群众的新机制。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如:社区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中心村和非中心村在资源分配和服务可及性上存在较大差异;政府性公共服务与社区自我服务供给不均衡,社区自治的服务提供方面还是比较紧缺的,很多居民需要临时性的服务社区还不能提供;服务项目的设置不合理,重视见效快的服务项目,轻见效慢的服务。为改善基层农村社区服务的现状和困境,必须建立多远投入机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搭建“多村—社区”社区服务建设的公共平台;建立三级服务网络,缩小中心村和非中心村社区服务的可及性差异;正确处理社区建设和村民自治的关系,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参与机制。研究好该类社区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促进农民群众老有所养、残有所帮、病有所医、贫有所助,增强农民的幸福感,必将有效地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与稳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