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太原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执行问题研究
【6h】

太原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执行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4 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1.5 论文的基本框架

第2章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执行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相关理论阐述

2.3小结

第3章 太原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执行现状

3.1 太原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

3.2 太原市生活垃圾分类政府推动现状

3.3 太原市生活垃圾分类社会合作现状

3.4 太原市生活垃圾分类公众参与现状

3.5 小结

第4章 太原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

4.1 政策未能有效指导分类过程

4.2 政府的推动进程迟缓

4.3 政策执行各主体参与不足

4.4 小结

第5章 太原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执行问题的原因

5.1 政策制定存在内在缺陷

5.2 分类机制不够健全

5.3 参与群体存在认知和行为偏差

5.4 小结

第6章 改进太原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执行效果的对策

6.1 加强政策设计,优化政策供给

6.2 提高执行效率,强化政府推动作用

6.3 纠正公众主体的认知与行为偏差

6.4 动员社会力量,强化社会合作

6.5 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社会带来了日新月异的改变的同时,也造成了“垃圾治理”等一系列公共管理难题。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作为破解“垃圾围城”的关键举措,其执行好坏直接反映一个城市管理能力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更关系到推行绿色城市、践行循环经济目标的实现。太原市作为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心,是山西省唯一的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如何有效的执行垃圾分类政策,构建科学合理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对全省分类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辐射和带动示范效应。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是一项需要各主体共同执行的政策,太原市自开展试点以来,动员公众和社会主体参与分类,初步构建了试点地区的垃圾分类收运体系,但也面临政政府推进迟缓、政策不能有效指导实践、各主体参与不足和双方互动协作不强等现实困境。为此,论文以政策执行互适理论为指导,将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相结合,先对公众进行问卷调查,将获得的大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挖掘制约公众意愿和行为的内在因素;同时对政府和社会参与主体访谈交流,了解分类政策的实施状况和社会主体的参与现状。经过详细调研发现,造成分类实施效果不明显主要是由于政府未制定强有力的激励机制,缺乏与执行主体的沟通协作,政策议题“漂浮”于政策议程之中,参与群体存在认知和行为偏差,再加之近年来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有限,导致分类工作的推行步履维艰。
  综合太原市分类政策执行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公众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执行模式;政府构建公众的民主参与机制,深化政策认同,激发公众参与分类管理的热情;加大对社会主体的激励力度,明确分类职责,保证分类服务的优质供给。以此,实现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双向互动,不断调适政策,实现各主体之间的协同治理,以期推动太原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开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