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部探区山前砾石区采集方法研究
【6h】

西部探区山前砾石区采集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前言

1.1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1.2研究思路

第二章山前砾石区观测系统设计

2.1遵循理论的适用条件讨论

2.1.1几何地震学理论的适用条件讨论

2.1.2均方根速度、叠加速度与反射波时距曲线的讨论

2.2山前砾石区接收参数研究

2.2.1检波器类型、组合形式及埋置要求

2.2.2最大炮检距的选取

2.2.3道距的选择

2.2.4覆盖次数的选择

2.2.4观测形式的设计

2.3山前砾石区基于模型的目标设计

2.3.1基于模型的目标设计的基本思路

2.3.2基于模型的目标设计的实例分析

2.4复杂山地三维观测系统研究

2.5灵活的观测系统应用技术

2.5.1针对复杂地表区的二维变观技术

2.5.2针对散射及侧面干扰发育的山地区,采用宽线观测系统

第三章山前砾石区激发方式研究

3.1井炮典型试验资料分析

3.2可控震源典型试验资料对比

3.3井炮资料与可控震源典型试验资料对比

第四章山前砾石区静校正分析

4.1山前砾石区表层结构调查方法分析

4.2不同表层结构调查方法效果分析

4.2.1移动排列小折射法与移动炮点小折射法的效果对比

4.2.2深井微测井与小折射追踪法(加大炮初至)的效果对比

4.2.3模型修正前后的低降速层厚度对比

4.2.4布设足够的低降速带调查点

4.2.5实际采用方法及效果

4.3山前砾石区静校正方法分析

第五章地震资料现场处理及效果分析

第六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随着认识的不断发展完善,勘探市场和勘探方向的转移,自2004年起,西部探区的勘探重点已转向山前砾石区。由于以往对山前砾石区的勘探方法还没形成系统的认识,为了最大可能地占领西部勘探市场,必须研究出山前砾石区一整套有效的采集方法。通过山前砾石区的大量勘探实践,在激发、接收及静校正等方面有了较系统的认识。 本文首先分析了山前砾石区的观测系统设计,探讨了观测系统最大炮检距、覆盖次数、道距等属性参数的理论基础,依据山前砾石区地震地质条件,提出了山前砾石区观测系统设计的原则和注意事项,提出窄方位观测系统是复杂山地三维观测系统设计的总思路,宜采用小面元、窄方位、垂直构造走向布设排列,炮检距和方位角分布均匀,尤其是炮检距呈线性变化,纵向覆盖次数大于横向覆盖次数,以提高速度分析精度。应用实例证明了以上观测系统选择的正确性。其次对山前砾石区的激发参数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重点对钻井技术、激发方式进行了研究,对井炮激发和可控震源激发进行了对比,保证了足够的激发能量;证明了受山前砾石区特殊地表及钻井能力与钻井技术的限制,可控震源激发获得的资料在砾石发育的地区要优于井炮资料。对接收参数进行了分析,采用基于模型的目标设计思路,动态变观,保证了针对地下目的层排列设计的合理性,最大可能地保证了有效覆盖次数;开展了山前砾石区静校正方法研究,通过不同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折射法在山前砾石区的效果较其它方法效果好,所以我们在剖面处理的时候以折射法为主,再用其它静校正方法进行比较,保证了资料的可靠性。最后针对现场处理提出了适应于山前砾石区的处理流程,并对实际资料进行现场质量监控处理,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