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江苏油田庄2断块水淹层定量评价与剩余油分布研究
【6h】

江苏油田庄2断块水淹层定量评价与剩余油分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前言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水淹层解释研究内容和方法

1.2.2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内容和方法

1.2.3发展趋势

1.3主要研究思路及内容

1.4主要工作量

1.5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第二章 油藏地质及开发概况

2.1油藏地质概况

2.2油藏开发过程

第三章 测井评价地质基础研究

3.1地层对比与划分

3.2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

3.3测井相分析

3.4沉积微相展布

3.5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沉积微相约束的测井解释与评价

4.1测井数据预处理及标准化

4.2关键井研究

4.2.1关键井选择

4.2.2岩心归位

4.2.3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4.3不同微相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

4.4测井多井处理与解释

4.5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差异性研究

4.5.1测井响应差异性分析

4.5.2测井解释模型差异性分析

4.5.3解释精度差异性分析

4.6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淹层评价

5.1水淹层电性特征

5.1.1水淹层导电机理和体积模型

5.1.2水淹层的电性特征

5.2水淹层定量评价

5.2.1水淹层定量评价方法

5.2.2水淹层定量评价标准

5.2.3水淹层定量评价效果分析

5.3水淹层影响因素分析

5.3.1微型构造对油层水淹的影响

5.3.2沉积相对油层水淹的影响

5.3.3储集层物性对油层水淹影响

5.3.4注入水性质对油层水淹的影响

5.4水淹模式及分布规律研究

5.4.1水淹模式研究

5.4.2水淹层分布规律研究

5.5本章小结

第六章 剩余油分布模式及控制因素分析

6.1剩余油分布模式及控制因素分析

6.1.1剩余油微观分布模式

6.1.2微观剩余油形成与分布控制因素分析

6.2剩余油宏观分布模式及控制因素分析

6.2.1剩余油宏观分布模式

6.2.2剩余油形成与分布控制因素分析

第七章 有利区分析与评价

7.1有利区分析

7.2有利区评价

7.2.1评价参数赋值标准

7.2.2评价方法及结果

7.3本章小结

第八章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水淹层定量评价与剩余油分布研究已成为油田开发中后期一个十分重要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以江苏油田庄2断块阜宁组一段(以下简称阜一段)和阜宁组二段(以下简称阜二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小层细分与对比、沉积微相划分、测井相研究、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和测井多井处理与评价等研究手段进行沉积微相约束的测井储层评价工作,揭示碎屑岩储层与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利用“熵权”算法进行水淹层定量评价和剩余油分布研究,揭示其分布与控制因素,为提高油气采收率提供依据。 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和认识:①揭示出庄2断块阜一段、阜二段沉积微相类型及展布特征,建立了相应的沉积相和测井相模式;②按照沉积微相类型建立了能反映地下客观情况的精细化、定量化测井解释模型,提高了储层参数和水淹层解释精度;③从测井响应、测井解释模型和测井解释精度三个方面完成了碎屑岩储层与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差异性研究;④实现了基于“熵权”的水淹层定量评价方法研究,建立了庄2断块阜一段、阜二段水淹层综合评判标准,并划分油层水淹级别,建立了目的层段水淹模式:⑤总结出庄2断块阜一段、阜二段储层剩余油分布模式,探讨了孔喉结构、岩石润湿性、注水压力等对微观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影响;揭示了断层、微构造、沉积微相、非均质性和井网条件等因素对宏观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⑥强调储层沉积微相、微构造、非均质性、有效厚度、剩余油饱和度和水淹状况的不同组合方式,对生产区块进行标定和分类,并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各有利区进行了定量评价,制定了评价标准;⑦将测井与地质相结合起来,更好预测剩余油分布,从而对油藏油水井部署及注采井网调整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