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柴达木盆地红柳泉地区层序地层学特征及其对岩性油藏形成的控制
【6h】

柴达木盆地红柳泉地区层序地层学特征及其对岩性油藏形成的控制

代理获取

摘要

位于柴西南的红柳泉地区邻近红狮生油凹陷,是岩性油藏发育的有利区域。勘探实践表明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分析是寻找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工具。因此,本文综合地震、取芯、测井、录井及实验分析资料对柴西南区主力含油层段(下干柴沟组下段)进行系统的层序地层、沉积体系研究,以期为该区进一步的岩性油藏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研究表明:红柳泉下干柴沟组下段沉积为受中短距离物源控制的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受古阿拉尔河双水系控制,工区沉积相也表现为南北两支河道特征。主要特征如下:阿拉尔物源是该地区的主要物源,下干柴沟组下段(E31)为中短距离沉积,沉积物分选较差,不稳定矿物含量高,砂岩为长石岩屑砂岩;三级层序上,E31段为低位体系域和部分湖侵体系域沉积,未见最大湖泛面,主力烃源岩位于下干柴沟组上段;依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E31段可分为6个中期旋回,其中低位域对应MSC1-MSC4旋回段,随长期基准面上升沉积范围自工区东北部向西南方逐渐覆盖全区;本区低位域主要为水上沉积,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以氧化色岩石为主,底部发育大面积厚层砾岩,向上岩石粒度变细,泥质岩类发育,受柴达木盆地半咸水.盐湖水体影响,胶结作用显著;湖侵域对应MSC5-MSC6旋回段,此时工区已为水下沉积,沉积物主要为还原色,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滨浅湖亚相,可见一定规模的泥灰岩沉积。
   根据层序地层、沉积体系研究成果,预测工区MSC2、MSC4、MSC6旋回段有利于岩性油藏发育,主要有利储集体为河道砂、河口坝、浅湖砂坝。平面上,为进一步明确工区沉积相、寻找有利砂体,需进一步勘探H30井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