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互联网+的H高校在线培训运行模式研究
【6h】

基于互联网+的H高校在线培训运行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基于互联网+的在线培训相关理论基础

2.1 “互联网+”的内涵

2.2 “互联网+教育”的内涵

2.3 在线培训的内涵

(1)国外对在线培训的理解

(2)国内对在线培训的理解

2.4 在线培训运行模式的内涵

2.5 高校在线培训运行模式

2.5.1 培训内容视频直播式

2.5.2 学员自主式学习

2.5.3 混合式学习方式

2.5.4 社交协作式学习

2.6 互联网+对高校在线培训的影响

2.6.1 创新在线教育理念

2.6.2 加深培训资源交互层次

2.6.3 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

2.6.4 促进人才成长立交桥建设

2.6.5 助力终身学习及学习型社会建设

第3章 H高校在线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H高校简介

3.2 H高校在线培训现状

3.2.1 软硬件环境概述

3.2.2 在线培训管理人员配置

3.2.3 在线培训课程资源统计

3.2.4 已运行在线培训项目概述

3.3 H高校在线培训存在的问题

3.3.1 现有在线运行模式不够灵活

3.3.2 缺乏可持续的政策激励机制

3.3.3 既有在线培训资源良莠不齐

3.3.4 在线学习平台技术迭代缓慢

3.3.5 缺少完善的在线教学支持服务

3.3.6 在线培训评估体系亟待完善

第4章 国内外高校在线培训经验及启示

4.1 国外高校在线培训经验

4.1.1 美国高校多元化在线学习

4.1.2 英国高校开放式办学

4.1.3 日本高校混合式在线学习

4.2 国内高校在线培训经验

4.2.1 清华大学定制式培训

4.2.2 北京师范大学混合式学习

4.3.3 上海交通大学共享制MOOC学习

4.3 启示

4.3.1 建立行业性O2O课程资源服务体系

4.3.2 搭建支持灵活教学设计的教学服务平台

4.3.3 完善自适应个性化教学支撑服务体系

第5章 基于互联网+的H高校在线培训运行模式构建与实施

5.1 H高校在线培训运行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

5.1.1 指导思想

5.1.2 建设原则

5.2 H高校在线培训运行模式构建

5.3 H高校在线培训运行模式具体实施

5.3.1 加大基础设施及教学设备投入

5.3.2 研发全流程在线学习管理平台

5.3.3 开发优质共享在线学习资源体系

5.3.4 构建全方位立体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

5.3.5 配置多元化学习效果评价反馈体系

5.3.6 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第6章 基于互联网+的H高校在线培训运行保障措施

6.1 加强团队建设,建立L-F-T组织

6.2 提高团队绩效,持续提升服务能力

6.3 适度增加经费投入,扩展培训系统运维

6.4 提升保障制度,规范管理制度体系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使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结合有了更为广阔的前景。“互联网+教育”就是采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新型的更加信息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在线培训便是其中一种。教育部2012年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要求,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灵活的学习环境。推进信息技术与继续教育的融合,为人们提供更多继续教育的机会,共享优质学习资源,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从而更好地服务“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建设。 高校开展继续教育既有良好的资源条件和办学基础,也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责。教育部自1999年试点现代远程教育以来,高校在线教育迅猛发展。近年来,H高校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大力开展在线培训工作,在培训规模、培训模式、培训创新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但在学习资源、培训评估、质量保证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高校在线教育还存在着一定差距。 本文首先对“互联网+”、“互联网+教育”、在线培训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概述,其次对H高校在线培训的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借鉴国内外高校在线培训运行的实践经验,从硬件设施、在线学习系统、学习资源、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学习效果评价反馈、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等六个维度提出了适合H高校的在线培训运行的实施方案,最后阐述了H高校在线培训运行过程中的保障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