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海上X油田聚驱后方案调整研究
【6h】

海上X油田聚驱后方案调整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

1.2.1 聚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室内实验

1.2.2 目标区块生产动态分析

1.2.3 精细历史拟合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1.2.4注聚提高采收率方法研究

1.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聚驱后剩余油及提高采收率研究现状调研分析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调研

2.1.1 聚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2.1.2 聚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2.1.3 聚驱后提高采收率方案研究

2.2 驱替过程中储层物性参数、相渗变化规律

2.1.1 储层空间

2.1.2 储层流体

2.3 聚驱后剩余油分布类型

2.4 聚驱后提高采收率方法

第三章 水驱/聚驱相渗曲线测定

3.1 室内实验方案设计

3.1.1 油田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3.2 岩心及油样预处理

3.2.1 岩心预处理

3.2.2 油样预处理

3.2.3 溶液配制

3.3 水驱相渗曲线测定

3.3.1 水驱相渗曲线测定实验过程

3.3.2 渗透率对水驱相渗曲线的影响

3.4 聚驱相渗曲线测定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注聚后期调整策略研究

4.1 海上X油田的区块概况

4.2 聚驱后剩余油分布研究

4.2.1 油藏数值模拟的模型建立

4.2.2 海上X油田的历史拟合

4.2.3 海上X油田的剩余油分布

4.3 后续注聚生产措施调整

4.4 海上X油田的非均衡注聚方式调整

4.4.1 改变聚合物浓度

4.4.2 聚合物注入量

4.4.3 注聚时机

4.5 水聚同驱生产方式的调整

4.5.1 聚合物浓度

4.5.2 增加注水倍数

4.6 其他调整措施

4.6.1 聚表二元驱

4.6.2 可动凝胶驱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开采难度的加大以及各个油田经济效益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油田将研究对象转移到化学驱上来,特别是聚合物驱上,目前阶段的聚合物驱发展迅速陆上的化学驱已经形成规模生产并且技术已经日趋成熟,而海上油田的开发现状也要求其进行注聚开发的研究。目标区块长时间注聚之后,储层参数已发生变化,注聚后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越来越复杂,同时缺乏实际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测试资料,聚驱历史拟合难度增加,亟需通过室内基础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加深聚驱剩余油分布规律的认识。油田加密调整后井网、井型有较大变化,现井网部分井区存在聚驱注采井网不完善的问题,导致区块压力分布不均衡,见效效果变差;同时部分区块注聚时间长,受益油井产聚浓度升高,含水回返,吨聚增油指标降低;受地质特征、井网调整、注聚时机、工程限制条件不同等影响,聚驱后流场变化造成聚驱不均衡,区块、井组、单井注聚效果差异增大。本文针对海上X油田聚驱效果变差、注聚开发成本增加的问题,探索了注聚后期高效开发模式,为达到降本增效的需求奠定了基础。 本文首先利用目标区块的实际岩心,对聚驱后储层物性参数和相渗参数进行系统认识,确定聚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通过分析目标区块的生产动态,开展了考虑聚驱过程中相渗改变的精细历史拟合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注聚开发提高采收率方法研究。整个研究过程中,应用了室内物模实验、油藏工程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和数学方法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根据研究结果推断:随着聚合物浓度升高,kro升高,krw降低,两相区跨度减小;等渗点右移,端点值右移,Sor降低。聚合物驱能够较好的提高采收率,但是现有的工作制度不能够很好的延续聚驱的作用效果。调整措施方面,扩大注聚的参数优化方面,采用A7区的聚合物浓度为2000mg/L、聚合物注入量为0.6PV、含水率为75%,B7区的聚合物浓度为2500mg/L、聚合物注入量为0.5PV、含水率为75%,AI+J区的聚合物浓度为2250mg/L,聚合物注入量为0.4PV,含水率为72%时能够取得最佳的开发效果。考虑到油田现场的实际开发效果,在水聚同驱参数优化方面,选择A7减弱为原注水倍数的0.5倍、聚合物浓度为2500mg/L,B7减弱为原注水倍数的0.5倍、聚合物浓度为2000mg/L,AI+J减弱为原注水倍数的0.3倍、聚合物浓度为2250mg/L时,可以取得最佳的开发效果。

著录项

  • 作者

    张重阳;

  •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授予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学科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姜瑞忠,刘国德;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油气田开发与开采;
  • 关键词

    油田; 聚驱后; 方案;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