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人本主义理论的内部制衡理论探讨
【6h】

基于人本主义理论的内部制衡理论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1内部控制理论缺陷

1.1西方内部控制的理论嬗变

1.2我国会计界对内部控制理论的认识

1.3内部控制的作用

1.4内部控制缺陷

2基于人本主义理论的内部制衡思想的提出

2.1人本主义理论简介

2.2内部制衡思想提出

3内部制衡理论基本问题

3.1内部制衡的定义

3.2内部制衡的特点

3.2.1内部制衡目标

3.2.2内部制衡的核心要素

3.2.3内部制衡作用机制

3.2.4内部制衡实现过程

3.3内部制衡的实质

3.4内部制衡与内部控制的联系与区别

3.4.1两者的联系

3.4.2两者的区别

4内部制衡机制与运行体制的建立

4.1建立内部制衡机制与运行体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4.2设计内部制衡机制与运行体制的基本思路

4.3内部制衡机制三重属性

4.4在两个层次上建立内部制衡机制

4.4.1在投资者与经营者层次上建立内部制衡机制

4.4.2在经营管理者与员工层次上建立内部制衡机制

4.5内部制衡运行体制的建立

5内部制衡的实施与前景

5.1内部制衡机制的实施是时代的要求

5.2实施内部制衡机制中应关注的问题

5.2.1变革会计核算模式

5.2.2整合内部审计的职能

5.2.3重视预算的激励作用

5.3内部制衡的发展前景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内部控制失效是导致中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和经营不善的重要原因,内部控制及相关问题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西方的内部控制理论的嬗变对于中国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COSO委员会提出的整体框架理论.很多学者把内部控制失效归咎于缺乏诚信教育、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以及会计控制弱化等原因.该文认为内部控制理论对于作为控制的主体—人和控制的客体—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的忽视,是导致内部控制失效的关键因素.设计再完善的内控制度,也会由于制定者的越权与干预以及执行者的误解与串通而失效,而产生这些偏离的行为的深层次原因是个人利益与企业组织利益的冲突.该文主张在人本主义理论基础上,对内部控制理论进行扬弃,树立以人本控制观,即内部制衡思想,提倡适度制约,强调利益均衡,从根本上维护控制者与被控制者双方的利益,平衡矛盾双方,使其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促进和相互转化,达到动态平衡.该文汲取了人本主义哲学观、经济观、心理学观点、管理学观点等先进思想,阐述了内部制衡理论的基本问题:定义、特点、本质、与内部控制理论的联系与区别,特别是超越了内部控制理论单一目标的设计,将组织化目标与个人化目标并重考虑 ,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其次,在内部制衡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了内部制衡机制及运行体制.任何外在的控制都不如人的内在、自发的控制有效,因此调动人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采取有利行为,抵制不良行为是最佳方案.内部制衡机制把协调、引导、激发人的行为作为主要目标,引入激励机制(这是内部制衡机制与内部控制机制的最大不同之处),采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