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胶州湾及其邻近水域的地理学特征与渔业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
【6h】

胶州湾及其邻近水域的地理学特征与渔业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0前言

1文献综述

1.1胶州湾的自然环境

1.2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种类组成和区系特征

1.2.2空间生态型组成

1.2.3优势种

1.2.4生物多样性

1.3鱼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

1.4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变化

1.5捕捞活动对鱼类群落的影响

1.6重要种类生物学特征的变化

1.7胶州湾生态学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2胶州湾的地质学特征

2.1胶州湾的地形特征

2.2地貌特征

2.2.1胶州湾的成因及其演化

2.2.2胶州湾的地貌形态

2.2.3海岸地貌

2.2.4海底地貌

2.3海洋沉积物分布特征

2.4沉积环境的划分

2.5物质来源与运移趋势

2.5.1物质来源

2.5.2泥沙运移趋势

3胶州湾及其邻近水域的水文特征

3.1温、盐特征

3.1.1温度的分布特征

3.1.2水温变化

3.1.3盐度场结构

3.1.4盐度变化

3.1.5小结

3.2海流

3.3.1实测海流

3.3.2潮流

4胶州湾及其邻近水域渔业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

4.1材料与方法

4.2结果

4.2.1渔获物种类组成

4.2.2适温类型

4.2.3生态分布类型

4.2.4空间生态型组成

4.2.5渔获物生物组成

4.2.6优势种的季节变化

4.2.7生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

4.3讨论

4.3.1种类演替

4.3.2鱼类区系特征

4.3.3生物量组成与优势种季节变化

4.3.4新记录种

4.3.5凡纳滨对虾

5主要种类的渔业生物学特征

5.1材料与方法

5.2结果

5.2.1重要种类长度组成及变化

5.2.2重要种类体重组成

5.3讨论

6小结

6.1胶州湾及其邻近水域的生态地理特征与生物多样性

6.2胶州湾生态地理特征及其海洋生物多样性在海洋渔业上的意义

6.3胶州湾的生态地理特征构成对虾类最佳放流区与回捕增殖渔场

6.4胶州湾渔业生物多样性衰减是我国渔业资源衰退的反演与印证

6.5胶州湾渔业生物多样性亟待保护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研究通过对2003年10月~2004年12月胶州湾及其邻近水域作业的定置网和底拖网渔获物的逐月采集、分析与测定,描述了该海区渔业生物多样性特征与现状,比较了定置网和底拖网的渔获物组成,分析了优势种类及生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并描述了主要渔获种类的渔业生物学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该海区地理学与水文学特征,分析了二者与渔业生物学多样性现状的相关关系。本研究揭示了该海区渔业生物多样性特征的地理学与水文学成因,并为渔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胶州湾及其邻近水域共出现111种渔业生物,其中鱼类75种,甲壳类31种,头足类5种。 (2)调查中共捕获鱼类75种,其中暖温性种占48.0%,暖水性种占33.3%,冷温性种占18.7%;定居型鱼类占50.7%,洄游型鱼类48.0%,河口型鱼类1.3%;中上层鱼类占16.0%,底层、近底层鱼类占84.0%。共捕获甲壳类31种,主要以鹰爪虾、葛氏长臂虾、日本鼓虾、鲜明鼓虾和双斑蟳为主,共捕获头足类5种,主要以短蛸、长蛸为主。 (3)本调查区域优势种以小型低值鱼类(鲲鱼、赤鼻棱鲲、玉筋鱼、方氏云鲥等)、经济无脊椎动物(鹰爪虾、葛氏长臂虾、短蛸、长蛸)和经济幼鱼(小黄鱼、白姑鱼)为主,以上优势种交替出现构成渔汛季节的主要生产捕捞对象。 (4)生物多样性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2004年4,5,9月渔业生物种类数出现最多,均为39种,2004年1月出现最少,为21种;种类丰富度指数R最高值出现在2004年4月为3.689,最低值出现在2004年1月为2.51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最高值出现在2004年9月为2.640,最低值出现在2004年1月为1.980;均匀度指数J'最高值出现在2004年9月为0.721,最低值出现在2004年5月为0.556。 (5)对主要渔业生物体长组成和体重组成的分析结果表明,小黄鱼、白姑鱼、星康吉鳗、鹰爪虾等鱼类的渔获个体偏小,主要以当年生幼鱼和小虾为主。 (6)本次调查还首次记录了我国黄海沿岸罕见的蛇鳗科鱼类-长吻沙蛇鳗Ophisurusmacrorhynchus,为青岛近海的渔业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增添了新的资料。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