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股票市场效率损失状况研究——基于管理层监管角度的分析
【6h】

我国股票市场效率损失状况研究——基于管理层监管角度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0绪论

1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现状

3政策原因对股票市场效率的影响分析

4提高监管水平、增强股市效率的对策和建议

附录:中国股市政策市场简要回顾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2005年6月6日,上证综指跌破1000点,从历史最高点2245点的下跌已经过半,并且跌破了被誉为“铁底”的1000点,引发了人们对股市的深刻反思。随后,在政策利好不断的氛围下,股市又出现了单日涨幅8.21%的“6.8行情”。伴随着股市的涨跌起伏,以及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对股市的讨论也不断升温,对我国股市运行效率的分析也开始涉及,但是,从管理层监管角度来系统分析我国股市效率损失状况还很少见,而我国股市的制度性缺陷以及行政干预特征明显,抛开这些因素单纯从信息完全与否的角度来谈论股市的效率并不能完整准确地对我国股市进行描述,因此,本文从管理层监管的角度来分析我国股市的效率损失状况。 我国股市在建立之初,是出于“为国企解困”的目的,因此,股市的定位就是为国企服务,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不是出于股市健康稳定发展的目的,而是如何满足国企的需要,特别是明显的政策托市的举措,不仅破坏了股市的正常运转,还给投资者形成了“股市跌不下”的预期,导致了市场的运行脱离了本身的规律,使股市的诸多功能不能得到合理的发挥,从而导致了股市运行效率的下降。 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转型时期的特殊体制导致了各利益主体的纷争,表现在股市上就是,多个政府部门都想从股市上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我国当前能影响股市的部门除了证监会以外,还包括国资委、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部门利益的错综复杂,使得股市的运转还要受到部门政策冲突的影响,这种“政策打架”带来的负面影响与股市效率的损失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本文是在对资本市场有效论和金融监管理论综述的基础上展开的:资本市场有效理论作为研究市场效率的经典理论,一直是进行各种市场效率分析的基础,而金融监管理论则为政府干预监管市场提供了依据,本文的分析都是建立在这两个理论的基础上的。随后,对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和监管制度变革的描述则将分析的思路引入到本文的研究对象——我国股票市场。 本文的核心就是从管理层监管的角度分析股市效率损失的状况。在这个分析框架内,结合我国现在所处的经济环境和经济体制,从“政策市”角度来分析政策不当对股市效率的影响——融资功能异化、资源配置功能弱化、宏观经济晴雨表功能丧失和加大了股市的系统性风险,并结合我国股市发展的实际情况给出了说明。 在本文的最后,结合我国管理层监管的现状,从法制建设、制度建设、组织结构建设等角度给出了改进监管水平、提高股市效率的建议,期望能对我国股市的发展和效率的提高有所裨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