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出口退税政策历史嬗变的财政经济效应研究
【6h】

中国出口退税政策历史嬗变的财政经济效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0前言

0.1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0.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0.3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0.4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1出口退税政策的理论溯源

1.1出口退税的基本原理

1.1.1出口退税政策的模式选择

1.1.2出口退税政策的作用机理

1.2出口退税政策的经济效应

1.3出口退税政策的财政效应

2中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历史嬗变及其效应评析

2.1中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历史回顾

2.1.11985年以前的中国出口退税政策

2.1.21985-2004年中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发展变化

2.1.3对1985-2004年中国出口退税政策财政经济效应的评价

2.2 2004年的出口退税新政的财政经济效应

2.2.1 2004年出口退税改革的主要内容

2.2.2 2004年出口退税新政策的财政经济效应

2.3.3 2004年出口退税新政策出现的新问题

2.3.4 出口退税新政出现问题的原因

3出口退税政策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3.1各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情况

3.2国外出口退税政策对中国退税机制改革的启示

4当前完善中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对策

4.1完善出口退税政策的基本思路

4.2中国出口退税未来可能面临的的财政经济格局

4.2.1中国出口退税未来可能面临的的经济格局

4.2.2中国出口退税未来可能面临的财政格局

4.3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政策的对策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从无到有,不断的调整和完善,对财政经济的效应逐步显现。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2003年颁布、从2004年开始实行的出口退税新机制的财政经济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我国未来财政经济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在研究了国内外学者的各种理论的基础上,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结构出发,根据我国的经济政策和财政收入目标,确定我国的出口退税应遵循中性与非中性政策的有机结合的原则。 自1985年建立现行出口退税制度以来,我国实施出口退税政策已20多年。回顾历年来的政策嬗变过程,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对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增加就业,保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需要,出口退税政策不断进行着调整。2003年10月中央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新一轮改革,从出口退税率、中央和地方财政的负担机制、出口产品结构等方面做出重大调整。出口退税新机制运行三年多来,在较短的时间内很好地解决了出口退税历史陈欠问题,实现了“老账要还,新账不欠”的改革目标,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的。但是,实行过程中也逐步暴露出一些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主要出口地地方财政负担重的隐患仍然存在;出口货物征税与退税在地域上不同程度的分离,使得出口退税财政负担机制一开始就存在不合理成分;出口退税基数核定偏低,导致地方财政超基数负担过重等。 通过对出口退税新机制的财政经济效应进行实证分析,我国现阶段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我国的以流转税为财政收入的主体的税制结构决定了实行出口产品零税率,使财政难以承受;二是外贸发展战略导向,致使出口追求数量盲目增长,导致了出口退税负担过重;三是出口退税管理模式存在一些漏洞,如税款征收不到位、征退脱节、增值税分享与分担不对等、超基数退税分级负担的兑现方式不尽合理等。 目前我国的发展战略正逐步从出口导向型向贸易平衡型转变,“十一五”提出我国经济要又好又快发展。要优化进出口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努力缓解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通过发展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将成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本文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我国未来财政经济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建议:一是适当下调增值税法定税率,扩大税基,为减少出口退税额奠定制度基础;二是将增值税改为中央独享税种,仍由中央政府承担出口退税;三是采取分类退税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四是推动增值税及早从“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型;五是建立高效的出口退税征管体系,征退结合,大力提高税收征管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