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国际法基本原则发展趋势及对我国外交战略的影响
【6h】

论国际法基本原则发展趋势及对我国外交战略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0前言

1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确立

1.1战前国际法基本原则的产生

1.2战前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特征

1.3战后国际法基本原则体系的建立

2国际法基本原则在当代国际社会面临的挑战

2.1国际强权对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的破坏

2.2国际强权对不干涉内政原则的破坏

2.3国际强权对禁止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原则的破坏

2. 4国际强权对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的破坏

3国际法基本原则体系发展趋势评析

3.1某些国际法基本原则朝着相对性原则方向发展

3.1.1不干涉内政原则朝着“人道主义”干涉方向发展

3.1.2禁止使用武力原则朝着“预防性自卫”战略方向发展

3.2全球化形势下国际法基本原则体系的新发展

3.2.1全人类共同利益原则

3.2.2可持续发展原则

3.2.3多样性原则

4国际法基本原则发展变化对中国外交战略的影响

4.1不干涉内政原则的相对性要求实行实力外交

4.2禁止使用武力原则的相对性要求实行准结盟外交

4.3全人类共同利益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实行合作外交

4.4多样性原则要求实行不附加条件的外交

5近十几年后我国国力发展趋势探析

5.1经济实力将走向世界第二

5.2科技水平将从世界中等走向世界科技强国中等

5.3与军事强国的军事力量差距将略有缩小

5.4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将进一步加深和扩大

5.5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将逐步提升

6在国力发展趋势基础上我国应实行的外交战略

6.1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6.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6.3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

6.4改善和调整大国关系

6.5实行稳定周边的战略,改善周边环境

6.6增进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

6.7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6.8努力探索实行和谐外交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接连对某些主权国家进行武装干涉,将某些国家划为“邪恶轴心国”,这些动作都严重破坏了国际法基本原则,对现存国际法基本原则及体系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使某些国际法基本原则朝着相对性原则方向蜕变。另外,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一些新的国际法律原则相继出现,成为影响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为此,在国际法层面,了解并分析国际法基本原则发展的历史和价值,正确预测国际法基本原则和规则的发展趋势,对我们正确看待当前和以后的国际形势,从而正确提出我国在对外交往中应采取的应对措施,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分界,战前是国际法基本原则的产生阶段,战后是国际法基本原则的逐步确立时期。《联合国宪章》首次系统地确立了当代国际关系法律基本原则,如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禁止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原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等国际法基本原则。但是,《联合国宪章》确立的这些基本原则目前却受到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严重挑战。 从目前来看,在不改变国际法根本原则的基础上,有些原则正朝着相对性原则方向蜕变,如:不干涉内政原则朝着“人道主义”干涉方向发展,禁止使用武力原则朝者“预防性自卫”战略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一些新的国际法基本原则也在不断产生,如:全人类共同利益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生物多样性原则等。 上述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新变化,对中国在处理对外关系时势必将产生很大影响:不干涉内政原则的相对性要求实行实力外交,禁止使用武力原则的相对性要求实行准结盟外交,全人类共同利益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实行合作外交,多样性原则要求实行不附加条件的外交。那么,中国在未来,或者进一步说2020年前应实行怎样的外交战略呢?从当代世界政治格局和秩序以及国际法基本原则发展变化看,国家间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是“相互融合”的成份多;从2020年前中国国力发展趋势看,中国经济实力将走向世界第二,科技水平从世界中等走向世界科技强国中等,军事力量差距略有缩小,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将进一步加深和扩大,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将逐步提升。与国家间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和中国国力发展趋势相适应,中国在2020年前应实行“独立自主,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谋求和谐”的大国外交战略,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以大国方式处理自己的国际事务,争取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大国地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