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及邻区浅成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6h】

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及邻区浅成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0前言

1绪论

1.1研究意义及选题依据

1.2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研究内容及开展工作

1.4样品来源及分析方法

2区域地质概况

2.1地貌特征

2.1.1陆地地貌

2.1.2海岸地貌

2.1.3海底地貌

2.2区域地层概况

2.2.1元古界胶南群

2.2.2中生界侏罗系及白垩系

2.2.3新生界第四系

2.3区域构造背景

2.3.1褶皱构造

2.3.1断裂构造

2.4岩浆岩研究概况

2.4.1艾山阶段似斑状花岗闪长岩侵入体(γδ53(1)b)

2.4.2崂山阶段酸碱性杂岩各次岩体(γ53(2))

3浅成侵入岩的基本特征

3.1岩浆岩的侵位顺序

3.2岩相学特征

4地球化学特征

4.1酸性浅成侵入岩

4.1.1主要元素组成

4.1.2 CIPW标准矿物计算

4.1.3岩石化学指数

4.1.4岩石分类及岩系划分

4.1.5稀土元素特征

4.1.6微量元素特征

4.2中基性浅成侵入岩

4.2.1主要元素组成

4.2.2 CIPW标准矿物计算

4.2.3岩石化学指数

4.2.4岩石分类及岩系划分

4.2.5稀土元素特征

4.2.6微量元素特征

5岩浆演化及成因

5.1酸性浅成侵入岩成因探讨

5.1.1构造环境

5.1.2岩石成因

5.2中基性脉岩成因探讨

5.2.1构造环境

5.2.2岩石成因

6结论

6.1主要结论

6.2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胶州湾位于胶南构造带东北端与胶莱坳陷接合处,具特殊大地构造背景。通过该区广泛出露的浅成侵入岩系统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物质来源和形成过程,对于研究该区地质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采自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及邻区薛家岛及团岛的23个岩石样品进行了岩石切片和偏光显微分析、全岩化学分析、等离子体光谱分析和等离子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岩石总体上分为两类,以花岗斑岩、正长斑岩为代表的酸性岩和以煌斑岩为主的中基性岩,属钾玄岩一高钾钙碱性系列。根据岩石接触关系,研究区岩浆岩形成的先后顺序为火山岩→深成侵入岩→浅成侵入岩(花岗斑岩→正长斑岩→闪斜煌斑岩)。 酸性岩类主要为碱长花岗岩和正长斑岩,具富硅、碱、贫铁镁的特征,从微量元素组成看,以富集LILE、LREE为特征,稀土分布模式为右倾型,(La/Yb)N=9.22~27.37,δEu=0.16~0.97。岩石具有与A型花岗岩相似特征,形成于造山后相对稳定的拉张构造环境,岩浆起源于下地壳,其成岩模式可能与同化混染一分离结晶过程有关。 中基性脉岩类主要为粗安岩、玄武粗安岩、粗面玄武岩和玄武岩,具有富LILE,贫HFSE的微量元素组成和右倾型的稀土元素分布型式,略具Ce正异常。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中基性岩源于受俯冲组分改造的上地幔,源区可能因为受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而混染了部分壳源物质,本区岩石主要为上地幔岩浆低程度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