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Pseudoalteromonas sp.AJ5-913的κ-卡拉胶酶酶学性质及酶解产物分析
【6h】

Pseudoalteromonas sp.AJ5-913的κ-卡拉胶酶酶学性质及酶解产物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0前言

1卡拉胶的研究进展

2卡拉胶及卡拉胶寡糖组成与结构的研究

3卡拉胶酶的研究进展

4卡拉胶及卡拉胶寡糖的生物学活性

参考文献

第二章κ-卡拉胶降解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0引言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Pseudoalteromonas sp.AJ5菌株产K-卡拉胶酶的培养条件优化及诱变选育

0引言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Pseudoalteromonas sp.AJ5-913 κ-卡拉胶酶的分离纯化和基本酶学性质

0引言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Pseudoalteromonas sp.AJ5-913 K-卡拉胶酶的酶解产物分析

0引言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K-卡拉胶寡糖体外抗病毒活性的初步研究

0引言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参考文献

论文总结

后期工作设想

致谢

博士论文工作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本论文目的是从海洋环境筛选高活性的κ-卡拉胶酶产生菌株,对筛选菌株的产酶培养条件和培养基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对该菌株进行诱变以提高其酶活力,纯化其κ-卡拉胶酶,并研究该酶的酶学性质,利用此酶制备κ-卡拉胶寡糖,并对其酶解产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为κ-卡拉胶酶酶制剂和κ-卡拉胶寡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通过富集培养技术、初筛和复筛方法从多种海藻和刺参肠道筛选出33株具有κ-卡拉胶降解活性的菌株,其中从刺参肠道筛选出的AJ5菌株产酶活力最高,为1.274 U/mL。依据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tromonas),通过比较发现该菌株与已报道该属中的惟一一种产κ-卡拉胶酶菌P.carrageenovora有多种生理生化特征不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Pseudoal teromonas sp.AJ5菌株产胞外κ-卡拉胶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确定Pseudoalteromonas sp.AJ5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250mL三角瓶装入75 mL发酵培养基、摇床转速150 r/min、接种量7%、pH8.0、培养温度28℃:最佳培养基组成为:κ-卡拉胶1 g/L、牛肉膏2 g/L、NaCl 20g/L、K2HPO4·3H2O l g/L、MgSO4·7H2O 0.5 g/L、MnCl2·4H2O 0.2 g/L、FePO4·4H2O 0.01 g/L。以Pseudoal teromonas sp.AJ5菌株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甲基磺酸乙酯复合诱变和自然选育,获得一株酶活力显著提高的突变株Pseudoal teromonas sp.AJ5-913,发酵产酶活力达6.788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2.9倍。对该突变株进行液体发酵制备出κ-卡拉胶酶酶液,通过30%-80%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adex G-200凝胶过滤层析和CM-纤维素52阳离子交换层析技术对κ-卡拉胶酶进行纯化和精制,获得电泳纯度的酶蛋白组份,SDS--PAGE确定此κ-卡拉胶酶的分子量为35 kDa。采用Edman降解法测得该酶的N端氨基酸序列为NPTCHIAKPGETTILQECRS,通过与已报道细菌κ-卡拉胶酶的N-末端氨基酸序列比较,没有发现与该酶同样的N-末端氨基酸序列,初步确定为一新κ-卡拉胶酶。采用等电聚焦电泳测得该酶的等电点pI为8.5。通过对该酶酶学性质研究,确定该酶反应的最适pH范围为8,且酶活力在pH6.6-8.6范围内比较稳定,最适温度为55℃,酶活力在28℃下稳定,但经50℃-75℃处理30min,95%的酶活力丧失,最适NaCl浓度50 mmol/L,金属离子Zn2+,Co2+和Cu2+几乎完全抑制酶的活性。动力学参数测定结果表明,AJ5-913菌株的κ-卡拉胶酶水解κ-卡拉胶符合米氏动力学方程,采用双倒数法作图法求得其米氏常数Km值为9.8±0.2 mg/mL。AJ5-913菌株的κ-卡拉胶酶专门水解κ-卡拉胶,对τ-和λ-卡拉胶和琼脂糖没有水解作用。利用AJ5-913菌株所产的κ-卡拉胶酶对κ-卡拉胶进行酶解制备κ-卡拉胶寡糖,通过电喷雾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ESI-TOF-MS)和。13C-NMR分析该酶的水解产物,确定该κ-卡拉胶酶专门水解κ-卡拉胶3,6-内醚-D-半乳糖残基和4-硫酸基-D-半乳糖之间的B-1,4糖苷键,产生3,6-内醚-D-半乳糖作为非还原端,D-半乳糖作为还原端的κ-新卡拉寡糖,主要产物是κ-新卡拉二糖硫酸盐、κ-新卡拉四糖硫酸盐、κ-新卡拉六糖硫酸盐、κ-新卡拉八糖硫酸盐和κ-新卡拉十糖硫酸盐,与已报道细菌的κ-卡拉胶酶的酶解产物有所不同。寡糖的抗病毒活性实验显示,3.12μg/mL-200μg/mL的κ-新卡拉寡糖对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的吸附有抑制作用,并且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表明κ-新卡拉寡糖可干扰HSV-1毒株向Vero细胞的吸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