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垄断协议制裁机制研究
【6h】

中国垄断协议制裁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 言

第一章垄断协议基本理论解读

第一节垄断协议概念

第二节垄断协议特征

一、垄断协议是复数独立经营者之间的行为

二、垄断协议是基于协议人之间消除竞争共同获利的合意而缔结

三、垄断协议具有高度的隐蔽性

四、垄断协议需要一定的市场环境来形成

五、垄断协议危害市场的后果严重

第三节制裁垄断协议的理论基础

一、垄断协议限制自由竞争

二、垄断协议损害经济效率

三、垄断协议与契约自由原则相悖离

四、垄断协议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二章垄断协议制裁对象

第一节垄断协议制裁对象的构成要件

一、主体要件

二、行为要件

三、效果要件

四、违反公共利益

第二节垄断协议制裁对象的类型

一、横向垄断协议

二、纵向垄断协议

第三节制裁对象违法认定原则

一、本身违法原则

二、合理原则

第三章垄断协议制裁机制的运行

第一节垄断协议的证据与证明

一、证据的作用

二、协议的证明

第二节垄断协议的适用除外与豁免

一、垄断协议豁免的范围

二、豁免的条件

三、豁免的程序

四、垄断协议的适用除外

第三节垄断协议的制裁方式

一、免受调查与制裁的经营者承诺制度

二、行政制裁

三、民事制裁

四、刑事制裁

第四章垄断协议制裁机制的完善

第一节我国规制垄断协议的立法

一、各法律法规中的体现

二、正确把握反垄断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第二节私人执行制度的缺失

一、私人执行对垄断协议制裁的优势

二、私人执行的主体资格

三、私人执行的实施方式

第三节垄断协议制裁机构的设置

一、其他国家和地区制裁垄断协议的机构设置

二、我国垄断协议制裁机构的设置

三、合理设置垄断协议制裁机构应考虑的因素

四、对垄断协议制裁机构设置的建议

第四节对我国垄断协议制裁机制的评价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 谢

个人简历及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自由竞争是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市场通过有效竞争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企业开发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最终提高消费者的福利。但是,当竞争压力过大时,竞争者就会采取有悖于市场规律的违法垄断行为,严重损害市场参与者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在众多的垄断行为中,对妨碍竞争最显著,危害经济的后果最严重的,就是缔结垄断协议的行为,国际上称为卡特尔。 垄断协议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处于竞争关系的经营者通过书面、口头协议或其他方式达成排除竞争的一致意见,以共同一致的行为方式,获得相当于垄断地位的市场支配力,从而获取高额利润。我国《反垄断法》于2008年8月1日正式施行,这部以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经济宪法”,明确规定了禁止垄断协议的条文,为垄断协议的规制提供了法律依据。 围绕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本文对垄断协议的制裁机制进行系统的阐述和评价,全文共为分四个部分。 第一章从垄断协议的基础入手,详细的介绍了垄断协议的概念、特征等问题,并从自由竞争、经济效率、契约自由、公共利益等方面论证制裁垄断协议的理论依据; 第二章是对垄断协议的制裁对象的分析,一是构成垄断协议制裁对象的主体要件、行为要件、效果要件等,二是本身违法原则与合理原则在确定制裁对象时的适用,三是垄断协议制裁对象的类型,主要是对横向垄断协议与纵向垄断协议的细化; 通过前两章对垄断协议基础理论的解读,第三章全面系统的阐述了垄断协议制裁机制的运行程序,首先是对垄断协议违法行为的调查,主要是执法过程中的核心要素——协议证明的相关问题进行论述,当垄断协议直接证据难以取得时,通过考察国外的法律推定制度,提出利用间接证据进行推定时具体操作的准则、方法等;其次介绍了我国反垄断法中,对垄断协议准予适用除外以及豁免的规定;排除了适用除外及豁免的情形后,第三节分别从行政制裁、民事制裁、刑事制裁三方面与国外制裁制度相对比,得出我国制裁手段少,制裁程度轻的结论,并肯定了经营者承诺制度和宽恕制度等先进性立法; 第四章是对我国现行垄断协议制裁机制的不足给出的建议。第一节论述了现行规制垄断协议法律法规的交叉混乱,规制内容有限,以及如何处理好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等;第二节是关于私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提出私人执行制度的优势以及我国私人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保护机制不完善;第三节针对垄断协议执法机构缺乏权威性、独立性和统一性的设置,预见了在执法过程中将出现执法部门之间利益及权力相冲突、权力受制约等问题,通过对现行机构设置的评析与国外机构设置的借鉴,结合设置垄断协议执法机构应考量的因素以及设置原则,最后得出合理设置的建议。 在最后的结语部分,是对我国垄断协议制裁机制立法中的亮点以及法律规定不完善不合理的内容进行整体的评价,并总结了对各个环节提出的可供参考的意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