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扁小尖柳珊瑚Muricella sibogae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6h】

扁小尖柳珊瑚Muricella sibogae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Structures of the compounds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综述

1.1 Muricella属柳珊瑚的化学成分研究综述

1.2 Eunicellane型二萜的研究进展

1.3 Calicoferols型甾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扁小尖柳珊瑚Muricella sibogae的化学成分研究

2.1 化学成分

2.2 结构鉴定

2.3 实验部分

2.4 化合物的理化数据

2.5 讨论与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扁小尖柳珊瑚Mruicella sibogae的生物活性研究

3.1 生物活性实验

3.2 讨论与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扁小尖柳珊瑚Muricella sibogae中的咖啡因

4.1 咖啡因的简介

4.2 珊瑚中咖啡因的来源

4.3 咖啡因对珊瑚的影响

4.4 展望

参考文献

结语与创新点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附图

展开▼

摘要

柳珊瑚俗称海扇或海鞭,在分类学上,属腔肠动物门,珊瑚纲,八放珊瑚亚纲。一般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潮间带到深达4000米的海洋中。我国有7科45种,主要分布于海南、广东、浙江和台湾沿海。近半个世纪的研究表明,柳珊瑚富含结构新颖和生物活性多样的化学成分。扁小尖柳珊瑚Muricella sibogae于2006年4月采自广西省北海市涠洲岛海域,至今为止,未见其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报道。为了寻找新的药用活性成分,本文对扁小尖柳珊瑚Muricella sibogae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运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从扁小尖柳珊瑚Muricella sibogae的甲醇提取物中共得到47个化合物。采用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质谱等波谱学方法并结合理化性质确定了这47个化合物的结构,包括6个新化合物(1~6):24-ethyl-calicoferol E(1),24-methyl-calicofcrol E(2),28-methyl-Calicoferol D(3),6-methoxy-calicophirin C (4),6,7-二乙酰基-calicophirin C(5),6-乙酰基-calieophirin C(6);41个已知化合物(7~47):咖啡因(7),胆甾醇(8),24-甲基-胆甾-5,22-二烯-3β-醇(9),胆甾-5,22-二烯-3β-醇(10),麦角甾-5,24(28)-二烯-3β-醇(11),(Z)-豆甾-5,24(28)-二烯-3β-醇(12),豆甾-4-烯-3-酮(13),豆甾-4,22-二烯-3-酮(14),β-谷甾醇(15),豆甾醇(16),7-羰基-β-谷甾醇(17),3β-羟基-豆甾-5,22-二烯-7-酮(18),过氧化麦角甾醇(19),豆甾-4-烯-3,6-二酮(20),麦角甾-4,24(28)-二烯-3-酮(21),豆甾烷-3,6-二酮(22),24-norcholesta-4,22-dien-3-one(23),dendronesterones C(24),Ergosta-1,4,22-trien-3-one(25),Ergosta-1,4-dien-3-one(26),calicoferol A(27),Calicoferol D(28),calicoferol E(29),24(28)-en-calicoferol E(30),24(28)-en-29-Me-calicoferol E(31),13-去乙酰氧基-calicopirin B(32),Ophirin(33),calicophirin C(34),苯甲酸(35),4-羟基苯甲酸(36),对羟基苯甲酸甲酯(37),鲨肝醇(38),尿嘧啶(39),胸腺嘧啶(40),2'-脱氧尿嘧啶核苷(41),2'-脱氧胸腺嘧啶核苷(42),2'-脱氧腺嘌呤核苷(43),腺嘌呤(44),邻苯二甲酰正二丁酯(45),邻苯二甲酸异丁酯(46),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47)。
   生物活性研究:选择菌株鳗弧菌vbirio anguillarum对扁小尖柳珊瑚Muricella sibogae的甲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组分BL-4、BL-5、BL-6为抑菌活性物质集中的主要部位。选择P388(小鼠白血病细胞)和BEL-7402(人肝癌细胞)两种肿瘤细胞株,用MTT法对扁小尖柳珊瑚Muricella sibogae的甲醇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细胞毒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BL-2,BL-3,BL-4,BL-9,BL-10这五部位。单体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评价还在进行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