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德占青岛时期的种族主义印记——以“华洋分居”和“华洋分治”政策为中心考察
【6h】

德占青岛时期的种族主义印记——以“华洋分居”和“华洋分治”政策为中心考察

代理获取

摘要

种族主义的概念起源于近代欧洲,它起先表达的是人们阶级和出身的差别。后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活动的开展,殖民者们(多为白人)为了显示自己与有色人种之间的区别,往往利用种族的观念去论证其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合法性。自此,有色人种逐渐受到歧视。启蒙运动又将人的肤色和其文明程度联系到一起,而且达尔文的“优胜劣汰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在19世纪广泛传播,随着欧洲人统治世界的野心遍布各大洲。此时,19世纪的中国,由于工业文明落后,在西方人眼中已不再是那个充满神秘拥有先进文明和文化的国度了。中国丧失了与西方大国的平等地位,变成了一个黄色人种和半文明开化的民族。就在此时,西方多位思想家对中国种族衰落的论证为其殖民侵略提供了依据。
   就德国而言,其“世界政策”远落后于其他大国。而在威廉二世时期,德国为殖民扩张而宣传的种族思想、民族主义、沙文主义等思想并不逊色于西方任何一个大国,甚至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其“黄祸论”更是成为帝国主义侵华时期的“经典教材”。德国殖民者带着种族优越感和殖民思想来到胶澳租界地,在德意志帝国经营胶州湾租借地的过程中,种族主义印记几乎无处不在。特别是在制定和实施“华洋分居”和“华洋分治”政策方面,德国殖民者为统治中国人刻意制订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甚至在教育、卫生等方面都体现着种族间的不平等。殖民者们力图从各个方面显示自身的高贵性,并意图使德意志“高尚的文明”陶冶中国人的情操,令中国人崇拜德国文化和日耳曼民族。所有的这些都显示着种族隔离、种族监控和种族驯化的动机和目的。德国殖民当局的中国人政策是以一种充满种族歧视的种族主义话语虚构为基础的。这种种族主义话语虚构不仅仅具有象征性的文化符号作用,而且还发挥着具体的社会实践功能。
   鉴此,本人试以胶澳殖民地的种族主义为研究对象写作一篇硕士论文,力求复原其基本内容,呈现其种种表现,说明其特征,理清其形成过程,揭示其所折射的思维模式,通过研究胶澳殖民地的种族主义,深入考察殖民扩张和种族思想对胶澳殖民地人民的影响,剖析东西文化接触的历史经历,批判西方殖民者的霸权意识。

著录项

  • 作者

    张湉;

  •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
  • 学科 历史地理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修斌;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K295.2;
  • 关键词

    德意志帝国; 胶州湾; 种族主义; 殖民统治;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