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佛教“有漏皆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6h】

佛教“有漏皆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一)研究佛教“有漏皆苦”思想的意义和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佛教“有漏皆苦”思想的研究现状

第一章 佛教“有漏皆苦”思想的产生背景

第一节 佛教“有漏皆苦”思想产生的自然与社会背景

一、古印度的自然环境

二、不平等的种姓制度

第二节 佛教“有漏皆苦”思想产生的理论背景

一、婆罗门教中苦的思想

二、耆那教中苦的思想

三、顺世论中苦的思想

四、佛教对各派的批判与取舍

第二章 佛教”有漏皆苦”思想的基本要义

第一节 “有漏皆苦”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有漏与苦的定义

二、苦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有漏皆苦”思想的辩证内涵

一、苦与乐

二、苦与空

第三章 佛教“有漏皆苦”思想中苦的根源分析

第一节 苦的因与缘

一、贪嗔痴与业因果

二、十二缘起

三、离苦得乐之法

第二节 苦的根源与四行相

一、无常执为常

二、苦执为乐

三、空执为有

四、无我执为有我

第四章 佛教“有漏皆苦”思想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佛教“有漏皆苦”思想的现代审视

一、现代社会下人的痛苦

二、现代人面对痛苦时的价值选择

第二节 佛教“有漏皆苦”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功能

一、佛教“有漏皆苦”思想对自我身心的调节功能

二、佛教“有漏皆苦”思想对人我关系的协调功能

三、佛教“有漏皆苦”思想对社会的改造功能

四、佛教“有漏皆苦”思想对人类生命价值的张扬与提升

结语

参 考 文 献

致谢

个 人 简 历

展开▼

摘要

当前,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出现了价值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文写作的目的在于求得佛教“有漏皆苦”思想对于当今社会的意义,并力求引用《瑜伽师地论》、《佛说五王经》、《俱舍论》等中有关佛教“有漏皆苦”的内容,应用综合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来全面客观地分析此思想内容及其对当代社会的价值。论文通过四个章节抽丝剥茧的系统论述,阐释了新形势下,研究佛教“有漏皆苦”思想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正文四章节内容如下:
  第一章:佛教“有漏皆苦”思想产生的自然与社会背景。本章先通过古印度的自然环境,来尊定文章的逻辑起点,在通过社会环境,进一步揭开“有漏皆苦”思想是历史的、具体的、综合的,是对当时自然和社会的真实反映,更是对当时思想文化的糅合和吸收。
  第二章:佛教“有漏皆苦”思想的基本要义。本章解释和阐述了佛教“有漏皆苦”思想中所包含的苦的内容,和与“漏”的关系。有漏就是有烦恼,以“有漏”为因,而生苦果。继而又叙述了世间的一切都是因果相续,迁流无常的,众生不能自我主宰,为无常、烦恼所逼,不能自主,因此没有安乐性,只有痛苦性。
  第三章:佛教“有漏皆苦”思想中苦的根源与四形相。本章接第二章的内容,以由表及里的分析方法,从产生苦的根源上出发,通过描述苦的四种形相,进一步的为下一章诠释佛教“有漏皆苦”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做好铺垫。
  第四章:佛教“有漏皆苦”思想的当代价值。本章通过对现代人痛苦的阐述,更深一步的论证了佛教“有漏皆苦”思想这一潜移默化的精神食粮,对社会冲突和痛苦的巨大调解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