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俯卧式核心腹肌力量训练的实验性研究
【6h】

俯卧式核心腹肌力量训练的实验性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肌肉力量是体育运动学的重要身体指标,是运动员取得运动成绩的重要保证,是其它身体素质的基础,对肌肉力量的训练向来是体育训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前,一般性的力量训练已不能满足竞技体育的发展,肌肉力量的细化练习,训练方式的专项化,训练的转化率等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肌肉力量训练的发展。输出力量的直接部位在受到训练学专家重视的同时,身体核心部位力量的训练逐渐得到广大教练员、科研工作者的认可,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力量训练的发展。核心稳定性和核心力量的提出,拓宽了力量训练的视角,使力量训练在结合专项化的同时,更多的考虑了训练后力量输出的实效作用。
   从近几年的力量训练发展中,不难发现发展运动员重心周围肌肉力量的核心训练已经成为国内外多数体能训练学专家和教练的研究热点。核心训练在全面均衡地发展核心肌群的力量和身体中枢平衡稳定性上效果明显,是提高运动能力和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手段。对核心训练研究的加深,促进了这一相关方面研究的深入,腰腹部是人体主要的核心部位,是人体重心的位置所在,是核心训练非常重要的部位,其中,腹部肌群包围着人体重心,是核心力量训练的主要环节。腹部肌群由腹直肌、腹内(外)斜肌、腹横肌和腰方肌等肌肉组成,腹直肌是横跨重心位于体前的长肌,杠杆臂较长,是脊柱强有力的屈肌,腹内(外)斜肌覆盖面积广,辅助脊柱前屈侧屈,腹横肌和腰方肌主要功能维持腹压,辅助运动过程中的深浅呼吸。腹部肌群是核心稳定性核心力量的主要作用肌,对腹部叽群的力量训练主要涉及腹直肌和腹内(外)斜肌。当前,腹肌力量的训练主要采用仰卧起坐、罗马练习椅、悬垂举腿、倒挂起身、两头起等练习手段,通过克服自身重量来刺激肌肉,使腹肌力量产生超量增长。本研究通过采用不同于传统的训练方式与传统的两头起进行训练成效与肌电特征对比分析,以期更新腹肌力量训练方式,为后续的研究与训练提供依据。
   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自助发明并研发的俯卧式腹肌力量训练器,改变传统仰卧的训练体位,采用俯卧姿势,充分控制训练中的干扰因素,以求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训练方法,找出其中的差异并对其进行分析,进而列腹部肌肉力量的训练方法进一步完善,为核心腹肌力量训练提供更为合理的训练手段和理论依据。
   研究对象:本研究通过选取身高位于175~185cm、体重位于70~80kg、腹部肌力相差不大的中国海洋大学校级运动员20名作为研究对象,不限定专项,且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0.51±0.92岁、平均身高179.3±3.04cm、平均体重76.22±3.07 kg、最大肌力353.5±3.78N,实验指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复合实验要求。
   研究方法:对20名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实验组采用新式的俯卧式腹肌力量训练器,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两头起,进行为期3个月的腹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运用sundoo SH-1K数显式推拉力计对力量训练的效果进行监控测量,君诚肌电采集系统对右侧腹直肌在力量训练过程中的肌电信号情况进行采集,并对测得的数据进行整理。
   研究结果:(1)实验前后共测得4次实验数据,最大肌力在实验过程中得到增长,其中实验组平均增长了52.4N,对照组平均增长了20.5N。两头起作为实验指标的肌肉耐力也得到了增长,其中实验组平均增长了12.2次,对照组平均增长了3.4次,实验组俯卧训练的肌肉耐力平均增长了13.04次,对照组俯卧训练的肌肉耐力平均增长了2.4次。俯卧力量训练的训练成果要远远大于两头起力量训练成果。(2)对研究对象的腹直肌进行肌电分析,得出:同一研究对象进行俯卧训练比进行两头起训练,其俯卧状态下肌电信号表现出的连续性和峰值要明显高。在3个月的训练过程中,同一研究对象肌电信号时域分析的积分肌电值(iEMG)出现了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积分肌电指标都得到了下降。(3)在核心腹肌力量训练的过程中力量增长呈现出不同的增长趋势。
   研究结论:(1)俯卧腹肌力量训练的效果要优于两头起的力量训练,转化率更高;(2)训练过程中,腹肌最大力量与腹肌耐力的增长呈现相同的趋势;(3)腹直肌积分肌电值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腹直肌肌肉力量的增长趋势,在俯卧训练过程中腹肌承受的负荷更大更连续。(4)传统的腹肌力量训练方法陈旧,训练过程一成不变,训练者容易产生了消极情绪。

著录项

  • 作者

    王公阳;

  •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
  • 学科 体育教育训练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忠勇;
  • 年度 201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运动训练;
  • 关键词

    核心腹肌; 力量训练; 体育运动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