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货币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供给的影响效应研究
【6h】

货币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供给的影响效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0 引言

0.1 研究背景和目的

0.2国内外文献综述

0.3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0.4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

0.5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 基于货币政策传导的商业银行信贷供给理论

1.1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

1.2信贷传导渠道理论

1.3商业银行信贷供给理论综述

2 我国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信贷供给的发展变化

2.1 我国货币政策的发展变化

2.2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供给的发展变化

3 货币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供给的影响机理分析

3.1 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信贷传导的理论分析

3.2银行内部特征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分析

3.3 货币政策工具影响银行信贷供给的理论模型

4 货币政策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供给的实证分析

4.1 货币政策类型的识别和测度

4.2 变量的选取及实证模型设计

4.3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4.4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5加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银行信贷作用的政策建议

5.1 宏观层面

5.2微观层面

6 结论与展望

6.1主要结论

6.2 下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关于货币与实体经济运行之间的关系研究是货币金融理论的焦点。货币政策有效性和传导机制也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热点。从理论上讲,我国货币化进程的加快,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建立及其规模的不断扩大为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货币政策工具的日益丰富和完善为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多种操作的手段和政策组合。我国金融业改革取得的这些成就增强了货币政策传导的空间,但同时也增加了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和把握的难度。
  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结构中占有重要比重,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对货币政策传导效果有直接影响。目前我国利率形成机制没有完全市场化,资本市场规模较小,市场化程度不足,导致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并不通畅。信贷渠道仍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商业银行作为信贷渠道的重要载体,其信贷行为直接决定货币政策的最终效果。
  本文首先总结了关于货币中性的经典理论,对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信贷传导机制和商业银行信贷供给理论做了梳理。通过对我国货币政策实施和商业银行信贷供给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观察信贷渠道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否具备。文章结合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具体分析了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供给影响的机理,通过一个简化的银行资产负债表分析了影响商业银行信贷供给的因素和影响效果。在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3家银行做实证研究之前,先用HP滤波方法对货币政策进行了识别和测度,结果表明相对于2001年到2007年的货币政策,2008年到2011年的货币政策具有较大的波动特征。总体来说,我国货币政策紧缩的年份为2001、2004、2005、2006、2008和2011年,其他年份为货币政策宽松年份。
  结合国内外学者对货币政策与银行信贷供给的研究,文章在构建实证模型时把代表银行内部特征的资产规模、流动性水平和资本充足率等变量引入模型,同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交差项和虚拟变量。文章的结论表明:货币政策能够影响银行的信贷供给变动。模型中各银行截距估计值有较大差距反映了银行内部特征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对信贷供给变化有显著影响。对于全部样本银行、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银行的信贷供给量主要由银行的资产总量和宏观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银行资产规模与信贷供给正相关。对所有的银行样本,资本充足率与银行的信贷供给水平负相关;流行性水平与国有银行的信贷供给负相关,与股份制银行的信贷供给正相关。在股份制银行中,各银行规模和流动性水平的不同对信贷供给水平产生了较大影响。国有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差异反应主要表现在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上;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差异反应主要源于流动性水平的不同。最后文章根据实证结果反映的问题,分别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