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酷儿理论视域下的《时时刻刻》
【6h】

酷儿理论视域下的《时时刻刻》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Chapter 1 Introduction to Queer Theory and The Hours

1.1 Queer Theory

1.2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and the Novel

Chapter 2 Queer Views on Sexuality in The Hours

2.1 Queering Sexuality

2.2 Destabilizing the Alignment of Sex/Gender and Sexuality

2.3. Criticizing Existing Categorizations of Sexuality

Chapter 3 Queer Views on Gender Role and Sexual Identity in The Hours

3.1 Sex and Gender as Effect of Reiterative Acting

3.2. Dilemma of Reiterated Acting of Gender and Sexual Identity in The Hours

3.3 Identity Crisis in The Hours

Chapter 4 Conclusion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小说《时时刻刻》是美国当代作家迈克尔·坎宁安的鼎力之作。坎宁安本身是一名同性恋,他的作品倾向于描写非异性恋者或曰“酷儿”。小说《时时刻刻》是对伍尔夫《达罗维夫人》从人物到写作手法等各方面的戏仿,讲述的是三个女人—弗吉尼亚·伍尔夫、劳拉·布朗和克拉丽莎·沃恩—一天的生活故事。她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但三人却都纠缠于错综复杂的异性恋和非异性恋的关系当中,并且就性别角色而言,三人身上都有反传统的色彩。换句话说,她们都是“酷儿”。而酷儿理论是研究性和性别身份的前沿理论。基于作者本身的性取向、小说人物和故事情节的特殊性以及酷儿理论对性取向和性别身份的关注与独到见解,本论文拟从酷儿理论的视角来解读该作品。
  本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了作者,作品和论文的理论框架。第二章详细介绍了酷儿理论关于性、生理性别/社会性别/性取向三者的连续统一关系、性取向分类等方面的观点,以及它们在文中是如何被探讨和体现的。第三章以酷儿理论关于身份的观点为理论框架,详细查考了小说中人物对性别角色和身份的“重复性表演”以及他们所面临的无法逃避的身份危机。第四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简单概括了酷儿理论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缺陷,并对今后该理论在文学批评中的运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