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组织工程人角膜上皮-基质复合物(半角膜)体外重建及其动物移植实验的研究
【6h】

组织工程人角膜上皮-基质复合物(半角膜)体外重建及其动物移植实验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 角膜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

2 角膜病变与修复

3 组织工程角膜的研究内容

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人角膜上皮种子细胞和基质种子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鉴定

1 材料与用品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E-hHC的体外重建及鉴定

1 材料与用品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本章小结

第四章 TE-hHC在比格犬角膜移植中的作用研究

1 材料与用品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组织工程半角膜在猕猴角膜移植中的作用研究

1 材料与用品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角膜是位于眼睛最前方的透明组织,是行使眼屈光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角膜受到来自微生物、机械力、化学物和热力等作用造成损伤时,易引发各种角膜疾病,造成角膜混浊,轻者影响视力,重者甚至致盲。角膜的深度烫伤、化学灼伤及机械划伤不仅会导致上皮层的功能缺失,还会造成深度的基质创伤,需要进行移植以替代受损的上皮-基质部分。行穿透性角膜移植对角膜创伤较大,术后引发免疫排斥和新生血管的风险比板层移植要高,且角膜内皮层并没有损伤,行板层移植可以保留原内皮层和部分基质,但需要分别进行两次移植手术以分别替换受损基质和上皮,可是多次创伤修复也容易导致新生血管,影响手术预期的效果。如果能运用组织工程技术重建出组织工程半角膜(角膜上皮-基质复合物)(Tissue-engineered human hemicornea, TE-hHC),将会减少二次手术的风险,提高手术移植的效果。另外由于供体材料的缺乏,远远不能满足角膜移植手术的需要,亟需找到一种合适的材料以代替天然角膜,组织工程半角膜将会是合适的半角膜替代物,对满足角膜前板层移植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种子细胞和载体支架是体外重建TE-hHC的两大要素。目前用于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可来源于原代细胞、干细胞及转染的细胞系,用作载体支架的材料包括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但原代细胞数量少,干细胞的成功诱导还需进一步证实,转染的干细胞存在安全问题,胶原等自然高分子材料降解快、机械强度低,而合成高分子材料生物相容性差。本文采用的非转染、无致瘤性的HCEP(human corneal epithelium, HCEP)细胞和基质(human corneal stroma, HCS)细胞,具有细胞种属和功能正常,细胞生长分裂旺盛,安全性高等优点,作为重建TE-hHC的种子细胞来源。本文利用实验室业已建立的脱细胞猪角膜基质(acellular porcine corneal stroma, aPCS)制备技术工艺,制备出透明性好,与细胞有较好生物相容性的aPCS,作为体外重建TE-hHC的载体支架。
  为了检验HCEP细胞和HCS细胞是否适合作为TE-hHC的种子细胞,本文鉴定了这两种细胞的特征。鉴定结果显示:第90代HCEP细胞和第25代HCS细胞分别呈典型的上皮样细胞形态和成纤维样细胞形态,生长与分裂旺盛,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39.2小时和43.3小时,特征性染色体数目都仍为46,核型都为(5M+12SM+5ST+Y),二者的G带带型也均正常,且裸鼠接种实验证实二者均没有致瘤性,前者具有HCEP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角蛋白3、角蛋白12以及细胞连接蛋白 ZO-1、E-钙粘蛋白、间隙连接蛋白-43、整联蛋白β1的阳性表达,后者具有HCS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波形蛋白以及细胞连接蛋白——整联蛋白β1和间隙连接蛋白-43、功能蛋白——乙醛脱氢酶3A1、钠钾泵和钙泵的阳性表达。表明第90代HCEP细胞和第25代HCS细胞的属性和功能蛋白表达正常,适于用作TE-hHC体外重建的种子细胞。
  本文利用本实验室业已建立的aPCS制备技术工艺,成功制备出了透明度高、机械性能好、可降解且生物相容性好的aPCS,并选用带有前弹力层的aPCS作为载体支架、选用属性和功能蛋白表达正常的第90代HCEP细胞以及第25代HCS细胞为种子细胞,进行了TE-hHC的体外重建研究。首先,采用微量注射的方法将 HCS细胞注入aPCS支架材料中,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1:1)培养液、37℃、5% CO2的培养条件下培养24小时;其次,将HCEP细胞接种于aPCS的前弹力层面,换用10%胎牛血清的DMEM/F12(3:1)培养液采用气-液界面培养方法持续培养6天,获得TE-hHC;最后,并利用光镜观察、石蜡切片HE染色、茜素红染色、免疫组织荧光、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对重建所得TE-hHC的形态结构和细胞功能蛋白表达等进行了鉴定。TE-hHC的体外重建及其鉴定结果显示,TE-hHC透明度较高,aPCS支架内基质细胞伸展良好,与支架材料结合紧密;aPCS支架表面形成6-7层的复层上皮结构,表层细胞连接紧密,表面有丰富的微绒毛结构,整个上皮层细胞之间以及细胞与aPCS之间均形成了细胞连接结构,与正常半角膜的结构相近;TE-hHC的HCEP细胞和HCS细胞的特征性蛋白、功能蛋白表达均呈阳性,与正常细胞的表型和功能相同。上述结果显示,本文以带有前弹力层的aPCS为载体支架、以第90代HCEP细胞以及第25代HCS细胞为种子细胞体外重建的TE-hHC,具有与活体角膜相似的组织结构,其种子细胞并具有功能蛋白的阳性表达,表明其可能具有半角膜的生物学功能。
  为了鉴定体外重建TE-hHC的生物学功能,本文选用比格犬和猕猴进行了TE-hHC的前板层移植实验,并通过过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测厚测压等方法来评估在体TE-hHC的透明度、厚度和新生血管等特征。比格犬移植实验结果显示,在术后前期,植片水肿和炎症反应比较严重,角巩边际处形成新生血管丛,缝线处新生血管聚集,角膜表面粗糙,角膜不够透明;但随着时间推移,角膜水肿、炎症及新生血管渐渐消失,角膜透明度逐渐增加;第40天后,整个角膜已呈透明状态。猕猴移植实验结果显示,在术后前期,植片由一开始的水肿模糊状态,逐渐消肿澄清,到第30天与对照眼相比几乎完全透明;第40天后,植片依旧保持透明,愈合良好。上述动物角膜移植结果表明,本文体外重建所得TE-hHC在动物角膜中能发挥出良好的生物学功能,可作为捐献角膜的替代物用于前板层角膜移植,为角膜前板层深度损伤患者利用TE-hHC移植重见光明创造了条件。
  综上所述,本文以细胞属性和正常功能的第90代HCEP细胞和第25代HCS细胞为种子细胞,以与这两种种子细胞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aPCS为载体支架,成功体外重建了形态结构和功能属性与活体半角膜相似的TE-hHC,比格犬和猕猴前板层角膜移植实验证实其能发挥良好的生物学功能,有望作为捐献角膜的等效替代物用于半角膜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使患者重见光明成为可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