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AFFLATUS”油轮溢油对长岛旅游业污染损害的评估
【6h】

“AFFLATUS”油轮溢油对长岛旅游业污染损害的评估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3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述评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海洋溢油评估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3海洋溢油对旅游资源损害的评估综述

2.4研究的理论基础

3海洋旅游资源概述

3.1海洋旅游资源内涵

3.2海洋旅游资源内涵与特点

3.3海洋旅游资源的分类

3.4长岛旅游业发展现状

4国内外法律对溢油损害赔偿范围的规定

4.1国际法律对溢油损害赔偿范围的规定

4.2国内法律对溢油损害赔偿范围的规定

4.3国内外法律对海洋旅游资源受溢油损害赔偿范围的规定

5“AFFLATUS”油轮溢油对长岛旅游业损害情况调查

5.1油污损害发生时间和分布

5.2油污损害的受损主体

5.3景区油污状况的资料收集

5.4受损景区的现场调查

5.5长岛旅游景区溢油损害影响分析

6“AFFLATUS”油轮溢油污染损害的评估

6.1长岛旅游区溢油损害赔偿范围的确定

6.2基于收益还原法的长岛旅游景区价值评估

6.3基于本底趋势线的长岛旅游景区溢油损害评估

6.4对评估结果的分析与总结

7结语

7.1存在的问题

7.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21世纪是海洋世纪,蓝色(海洋)旅游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快速发展。随着蓝色旅游经济的发展,海洋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将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与陆地旅游资源不同,海洋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多样,空间区域复合程度高,开发前景广阔,是发展蓝色旅游经济不可缺少的基础元素。但是在海洋旅游资源全面开发的同时,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导致海洋旅游资源存在严重污染的现象。21世纪的经济更加迅猛发展,作为世界经济支柱的石油更是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石油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不可忽视的作用,海上石油开采、石油运输使得海洋成为了污染最重的地方,海上溢油因其污染所引起的破坏性大、覆盖范围广、恢复时间长成为了世界性的难题。近海不仅是石油进出口的重要港口,更是滨海旅游资源的聚集地,溢油事故一旦发生,不仅为海洋渔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更是对以海洋旅游为经济增长点的旅游城市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对溢油对海洋旅游资源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货币化的定量评估,有助于界定溢油事故中事故责任方的经济责任,为遭受溢油损害的经济主体索取赔偿提供有力的证据。
  本文运用旅游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原理,采用文献查阅法,收集相关资料,运用本底趋势线和资源价值理论进行分析,构建海洋旅游资源损害评估的一般模型,再结合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县旅游景区石油污染的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对于该景区遭受的海洋溢油污染进行评估,检验模型在实际运用中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本文所建立的海洋溢油对旅游资源损害的评估模型由两种方法论证,分为海洋旅游资源价值评估和海洋旅游资源本底趋势线预测。对于海洋旅游资源价值评估部分,运用收益还原法,根据长岛县旅游景区的往年净收益,预测未来正常净收益,通过资本化率折现到估算时点,采用收益年限无限的方式计算长岛县旅游景区资源的受损价值;对于海洋旅游资源本底趋势线预测,本文借鉴了孙根年教授等人对入境旅游本底趋势线预测的研究成果,将长岛县海洋旅游资源的门票收入和年接待旅游人数通过内插法修正并做出本底趋势线,预测长岛县在未受溢油损害的情况下本应遵循的发展趋势,与受损后的实际值相比较,从而得出长岛县遭受船舶溢油的损失;最后通过分析两种方法的优劣,选取合适的结论作为长岛县海洋溢油损害所应赔偿的额度。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阐述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明确研究内容并做出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相关研究现状,首先是海洋溢油评估技术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其次对海洋旅游资源价值的评估方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学者对收益还原法的运用;最后是海洋旅游资源溢油损害评估综述,引出本底线趋势法的运用。
  第三部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长岛海洋旅游资源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并总结了其特点。
  第四部分根据国内外相关法律,合理界定溢油损害中旅游资源遭受损失需要赔偿的范围。
  第五部分以长岛县旅游景区为实例,介绍了长岛旅游景区溢油污染的情况与影响分析;
  第六部分根据国内外法律确定了此次溢油事故中可接受的赔偿范围;运用收益还原法和本底趋势线法两个不同的方法分别对旅游景区进行评估,计算出长岛旅游景区遭受溢油污染的损失,并对两种方法的不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确定最终赔偿的合理费用,为本文的核心部分。
  第七部分为结语部分,对本文的评估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出不足之处,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