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岛市碳排放量及排放特征分析
【6h】

青岛市碳排放量及排放特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2本文研究思路与内容

2碳排放研究理论概述

2.1气候变化与二氧化碳排放

2.2碳足迹和碳源、碳汇

2.3国内外碳排放测算方法研究

2.4 碳排放研究与减排措施

3青岛市碳源与二氧化碳排放量测算

3.1能源活动

3. 2工业生产工艺

3.3环境工程领域

3.4城市人口

3.5农林净储碳量

3.6 青岛市2001~2011二氧化碳排放清单

4青岛市碳排放特征与排放趋势分析

4.1 青岛市二氧化碳排放现状与排放水平分析

4.2青岛市能源利用二氧化碳排放研究

4.3 青岛市植被储碳量分析

5.1二氧化碳排放驱动力的拟合

5.2 不同情景模式

5.4青岛市碳排放减排可行性分析

6结论与展望

6.1本文的主要结论

6.2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变暖问题严重,主要是大量人为排放增温效应达66%的二氧化碳气体导致温室效应增强,从而引起全球变暖。全球变暖会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经济发展问题和人类面临的主要生存问题。尽管导致全球气候变化驱动机制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城市作为人类活动最集中、活跃的区域,是全球碳循环的最大驱动力,也是碳减排的主体。减少城市碳排放不仅是大背景下全球环境问题的体现,也是青岛市自身发展的必然性。青岛市近年提出倡导低碳理念,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的理念。因此,针对城市这个自然-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必须准确地把握城市区域碳排放量和相应的碳排放区域特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系统的采取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本文以青岛市碳排放为研究对象,综述了全球变暖原因以及国际社会的碳减排态度,整理了科学领域碳排放测算理论和减排措施的研究现状。文章根据我国碳源分类并结合青岛市能源消耗、工农业发展等具体情况,分析整理出青岛市主要三类碳源:能源活动碳排放源、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源和生物呼吸碳排放源。其中工业类碳源主要是水泥、玻璃、合成氨、钢铁等工艺生产过程的碳排放源。结合青岛市主要碳源,文章利用《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中碳源估算方法,计算出了青岛市2001—2011年的主要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城市绿地碳汇量,在此基础上分析青岛市的二氧化碳排放清单。
  论文重点分析了青岛市主要碳排放特征,根据分析结果,得到以下主要结论:青岛市2001—2011年的碳排放量呈增长趋势,增长速度较大;能源消费是青岛市的主要碳源;青岛市碳排放量逐年增长的原因在于青岛市各个产业构成比例的变化;人均碳排放量远高于全国人均碳排放量水平;青岛市万元GDP能耗和能源消耗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均高于全国水平且总体逐年下降。运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方法分解研究了青岛市能源消费碳排放水平。结果表明:青岛市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受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与能源效率等驱动因子的影响。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规模的扩大促进了碳排放量增长;能源效率发挥了抑制了碳排放量增长。
  最后论文根据青岛市碳排放特征分析,结合青岛市未来政策措施,在分解研究能源类碳排放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青岛市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对策: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增加新能源比重;控制高能耗,关闭多余产能,推广终端节能技术;保护耕地,提高城市森林覆盖率,加强城市绿地固碳作用。
  系统和全面估算了青岛市碳排放量,分析了青岛市碳排放特征,对青岛市未来的低碳城市规划发展有借鉴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