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美国次贷危机的传染效应研究
【6h】

美国次贷危机的传染效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0 引言

0.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1.3 研究目标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外研究现状

0.2.2 国内研究现状

0.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0.3 论文研究思路、方法与技术路线

0.3.1 论文的研究思路

0.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0.3.3 论文的技术路线

0.4 论文的的创新点

1 主要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1.1 主要概念界定

1.1.1 金融危机

1.1.2 金融危机的类型

1.1.3 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

1.2 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

1.2.1 贸易溢出效应

1.2.2 金融溢出效应

1.2.3 净传染效应

1.2.4 季风效应

1.3 非线性动力学理论

1.3.1 混沌理论

1.3.2 分形理论

1.3.3 相空间重构理论

2 美国次贷危机的传染效应概述

2.1 次贷危机概述

2.1.1 危机爆发的背景

2.1.2 危机爆发的过程

2.1.3 危机爆发的原因

2.2 美国次贷危机的接触式传染效应

2.2.1 贸易溢出效应

2.2.2 金融溢出效应

2.3 美国次贷危机的非接触式传染效应

2.3.1 净传染效应

2.3.2 季风效应

2.4 本章小结

3 股票市场的非线性检验

3.1 样本来源及数据处理

3.1.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3.1.2 样本数据处理

3.2 描述性统计量检验

3.3 非线性特征检验

3.3.1 线性相关性检验

3.3.2 消除线性相关成分

3.3.3 BDS非线性检验

3.4 本章小结

4 美国次贷危机传染效应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4.1 相空间重构参数的选取

4.2 非线性动力学特征量测算

4.2.1 分形特征Hurst指数测算

4.2.2 最大Lyapunov指数测算

4.3 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传染效应实证分析

4.3.1 非线性动力学相似指数测算

4.3.2 美国次贷危机传染的相关矩阵构建

4.3.3 实证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5.1 政策建议

5.1.1 积极扩大内需

5.1.2 加强流动资本监管

5.1.3 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

5.1.4 调整贸易政策并降低出口依赖

5.2 研究总结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作为第三产业的金融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一国经济中担任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高速的发展必然不是一帆风顺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频发,给各国政府、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敲响了警钟。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金融危机,纵观几次典型的金融危机我们不难发现,金融危机总是先从一个国家爆发,然后通过贸易、金融和投资者心理预期等渠道进行传染,而传染过程并非单向,常常是被传染国再次传染给根源国引发新一轮更严重的金融危机,可见金融危机的传染过程是十分复杂的。传统的研究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方法一般都是线性的,不能够刻画金融危机传染过程中的非线性特征。因此,本文采取非线性动力学的方法对次贷危机传染效应进行分析,刻画了次贷危机传染效应的非线性特征,对我国金融危机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在系统梳理次贷危机传染效应的基础上,定性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背景、原因以及传染效应,并以2005~2014年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中国大陆、中国香港7个国家(地区)为研究对象对美国次贷危机的传染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创新性贡献如下:(1)从非线性动力学角度对次贷危机的传染效应进行研究。相比以往研究中使用的简单相关系数法、VAR等方法,更加准确的描述次贷危机传染的非线性和复杂性;(2)为了验证非线性动力学在次贷危机传染效应研究方面的适用性,采用了BDS非线性检验方法、Lyapunov指数测算以及Hurst指数测算,综合验证了样本数据的非线性特征;(3)测算了样本国家和地区股指收益率序列非线性动力学相似性指数并以此构建经济平稳期和危机期的相关矩阵,详细的描述了各个国家和地区传染效应的大小,并以此为根据对美国次贷危机的传染效应进行了分析。
  通过第二部分对美国次贷危机传染效应的分析得到的结论是:(1)次贷危机的传染效应主要有贸易溢出效应、金融溢出效应、净传染效应和季风效应;(2)次贷危机风险更容易在经济、政治、文化背景相似的国家之间进行传染,更容易在贸易、金融联系密切的国家之间传染。通过实证研究得到的结论是:(1)采用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对次贷危机的传染效应研究方法是可行的;(2)次贷危机爆发后各国(地区)之间相关性加强,存在传染效应;(3)在次贷危机的传染过程中,各个国家(地区)受到的传染效应是不同的,显著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英国、香港、德国、法国、日本和中国;(4)在贸易、金融等方面联系更加密切的国家之间传染效应显著;(5)次贷危机传染程度与一个国家开放程度呈正相关;(6)通过相关矩阵的聚集区域证实了在危机爆发时风险局部传染效应明显,即在经济、政治、文化背景相似的国家(地区)传染效应显著。最后,本文以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成果为依据,提出了我国在金融危机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方面的政策建议。

著录项

  • 作者

    赵倩倩;

  •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
  • 学科 金融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殷克东;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837.125.9;
  • 关键词

    次贷危机; 传染效应; 风险规避; 美国;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