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祝味菊崇阳学术思想研究
【6h】

祝味菊崇阳学术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祝味菊生平和崇阳思想概要

一、祝味菊生平

二、祝氏崇阳思想概要

第二部分 祝味菊崇阳之缘由

一、时代背景

二、体质浇薄论

三、理论背景

第三部分 祝味菊崇阳学术思想的特点

一、理论特色

(一) 不拘症状,参合色脉

(二) 徇胃下药,以人为本

(三) 阳不患多,其要在秘

(四) 未病重阴,既病重阳

(五) 注解伤寒,不落窠臼

(六) 立足本体,扶助自然疗能

二、立法处方特色

(一) 善用附子,灵活变通

(二) 温热药量依势而定

(三) 虽尚温热,不废寒凉

第四部分 祝味菊崇阳思想之不足

一、运用寒凉之药过于慎重

二、阴阳观的相对不足

三、略显仓促的中西医结合

第五部分 关于附子毒性和使用的讨论

一、附子毒性的认识

二、附子的历代配伍使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通过仔细研读民国时期沪上名医祝味菊先生的《伤寒质难》一书,归纳整理了祝氏崇阳学术思想的缘由、特点以及其运用附子的特色,并且同时探讨了附子的毒性和合理运用的问题。祝氏认为今人体质浇薄,且时医不明医理,贪用寒凉,造成了今人体质虚多实少,于是推崇阳气。其崇阳思想,远继《内经》、仲景之论,近取历代温补学派之说,.提出“阴不宜多,以平为度,阳不患多,以秘为善”。祝氏临证不拘症状表现,以色脉为认定眼目;必重阳气,立足本体,强调自然疗能,时时注意固护阳气;注解伤寒,不循旧径,在思维的层面把握仲景的诊疗思路;论治伤寒之病,在重视阳气的同时,又有“未病重阴,既病重阳”之论,并未废弃阴精。在崇阳思想的指导下,祝氏临床多用温热之法,尤其善用附子,有“祝附子”之称,效法仲景又多有创新,临证配伍灵活多变。此外,祝氏学贯中西,大胆进行中西医结合的探索。祝氏不但在中医的阳气理论方面有继承、有创新,其研究思路和研究风格对后学者亦大有启迪意义。本课题的研究,一方面填补了国内对祝氏崇阳思想系统研究的空白,从整体上把握祝氏的诊疗思想和用药特点;另一方面探讨了附子的毒性和合理运用的问题,可为临床正确使用附子提供一些帮助。

著录项

  • 作者

    王桂勤;

  • 作者单位

    山东中医药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中医药大学;
  • 学科 中医临床基础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姜建国;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249.2;
  •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沪上名医; 祝味菊; 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