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历代医案数据库整理和临床问卷调查的月经量、色症状规范的研究
【6h】

基于历代医案数据库整理和临床问卷调查的月经量、色症状规范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月经症状规范研究的综述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查阅书籍范围和方法

(二) 查阅期刊数据库范围和方法

二、症状规范方法综述

(一) 数据库构建方法的应用

(二) 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的应用

(三) 数理统计方法的探索

三、月经相关症状规范的研究

(一) 月经相关症状规范的重要性

(二) 月经相关症状规范存在问题及研究重点

第二部分 月经量、色症状规范的回顾性研究

一、研究对象

(一) 医案纳入标准

(二) 医案排除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月经症状数据的提取方法

(二) 月经症状数据的整理方法

三、月经量、色症状单元筛选结果

(一) 经量症状单元筛选结果

(二) 经色症状单元筛选结果

四、月经量、色症状单元的统计分析

(一) 频数分析的统计结果

(二) Φ相关分析的统计结果

五、讨论

(一) 历代医案数据库为症状规范提供数据平台

(二) 对月经量、色症状规范的思考

第三部分 月经量、色症状规范的前瞻性研究

一、临床调查问卷的编制和考评

(一) 初步编制问卷

(二) 预调查

(三) 正式调查

(四) 调查表效度、信度的考评

(五) 讨论

二、临床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

(一) 一般资料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二) 反映月经量的量化指标的频数、构成比、相关性统计结果

(三) 月经颜色变化指标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四)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尝试从“自身对照”、“月经量、色在经期每天的变化”角度对月经量、色症状补充新的认识,从而规范月经量、色症状的名称和内涵。
  方法:综合运用文献、历代医案数据库和编制问卷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查阅文献后综述月经量、色症状规范的研究方法和现状,目前尚存在对月经量、色症状认识上的不统一;基于历代医案数据库,提取月经量、色症状数据,遵循逻辑学分类原理和定义方法,在对月经量、色症状进行命名、定义、分类整理规范基础上,应用频数分析、φ相关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月经量、色症状单元出现频次、及症状单元间相关性;借鉴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研究,调查问卷的设计以“定量化、个体化、客观化”为特征,设“自身为参照”,作正常、异常时个体自身前后对比、按照周期和经期天数变化、经期每天卫生用品使用情况进行定量化测量。在文献和医案数据库对月经颜色的描述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确定五种月经颜色,依据比拟标准将国际标准颜色色卡与被测者观察自身新擦拭在卫生用品上月经颜色作比对,并用相应经验类物质作类比,如月经黄褐类似于咖啡色。问卷效度和信度检验分别采用因子分析和Chronbach’sα系数信度检验,调查结果用频数分析、φ相关统计分析。
  结果:从历代医案数据库包含月经量、色的医案中,整理获得8个月经量、色症状单元,并统计出在历代医案数据库中对应的频次,包括月经量多(658次)、月经量少(767次)、经量时多时少(51次)、月经淡红(312次)、月经鲜红(176次)、月经暗红(365次)、月经发黑(257次)、月经黄褐(26次);由φ相关统计分析,月经量多与先期相关性是显著的,呈正相关。月经量少与后期相关性是显著的,呈正相关。月经量多与经期延长相关性是显著的,呈正相关。月经量少与经期缩短相关性是显著的,呈正相关。症状单元间各自独立,可独立发生也可伴随发生。临床问卷检验中Chronbach’α系数均大于0.6,多数在0.7以上,具有较好内部一致性;月经量的结构按照3个维度、月经颜色按照2个维度分类结构较为合理;问卷能获得预期结果,内容易于理解和回答,所用时间较少,可接受性考评较好;临床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就诊的生育期女性月经量少症状的发生率高于月经量多症状的发生率,且月经量时多时少的症状较少。以“自身为参照”,用每天卫生用品使用的增、减量可有效规避个体间差异的干扰,提高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观察自身正常、异常时新排出的月经量、色在每天的变化有差异。问卷统计发现以“经期第2、3天为时间窗”观察月经的量和颜色变化,是较为稳定的观察时间点。
  结论:运用文献、医案数据库可获得月经量、色定性描述并给出定义,结合临床调查问卷可对月经量、色进行定量描述并能形成客观化测量方法,同时月经量、色症状调查问卷的设计突出了“以自身为参照”,自身正常、异常时月经量、色症状同时被测进行前后对比。应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可以进行前瞻性研究,与文献、医案资料回顾性研究形成相得益彰的相互验证、相互补充的结论。提出“症状单元”和“经期第2、3天观察窗”的假说,为症状规范化研究拓展思路,提供方法,使难以获得、难以量化、难以客观化的指标转换为相对量化、客观化的临床证据,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使理论和临床相互验证、相互补充,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走向科学化、客观化道路做初步探索性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