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6h】

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 临床资料

(一) 资料来源

(二) 病例选择

(三) 一般资料

二、 治疗方法

(一) 术前准备

(二) 手术方法

(三) 术后处理

三、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

(一) 观察指标

(二) 疗效评定标准

四、 数据统计与处理

结果

一、 术前一般情况的比较

二、 术中和术后指标的比较

三、 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比较

四、 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

讨论

一、 股骨近端的解剖特点及损伤机制

二、 股骨近端的生物力学特点及临床运用

三、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

(一) Evans 分型

(二) Evans-Jensen 分型

(三) AO 分型

四、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一) 非手术治疗

(二) 手术治疗

(三) 术后功能锻炼与康复

五、 内固定效果的影响因素

六、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 PFNA 的疗效比较及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收集解剖型锁定钢板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分析并评价其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寻找一种更加安全、更加高效的治疗方法,并为今后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本研究选用60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其中30例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为解剖型锁定钢板组,另30例采用PFNA治疗为PFNA组。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观察并发症、负重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参照髋关节功能综合评价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复查X线片,颈干角测量值<110°判定为髋内翻。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评定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对60例患者临床观察、综合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解剖型锁定钢板组与PFNA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引流量、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PFNA与解剖型锁定钢板比较,更具有操作方便、术中出血少、术后负重时间早、并发症少及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更加符合生物学固定的原则。
  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多种多样,而采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确切。对高龄患者及合并骨质疏松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有一定优势,是目前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