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胸联V3移行特发性流出道室早起源的判断与消融策略研究
【6h】

胸联V3移行特发性流出道室早起源的判断与消融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入选患者

2.2 术前准备

2.3 标测和消融

2.4 心电图特征分析

2.5 测量上述各项指标均符合以下标准

2.6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定位及射频消融治疗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特发性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胸导联移行在V3的患者起源点定位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拟总结室早胸导联R/S移行在V3患者不同起源部位的心电图特征及消融策略。
  方法:连续入选34例胸前导联移行在V3的特发性流出道室早患者,根据最终消融部位,分为右室流出道(RVOT)组22例(65%)和左室流出道(LVOT)组8例(22%),及流出道心外膜起源6例(13%)三组,分别测量三组患者胸导联(V1-V3)窦性心律(SR)时V1导联r或R波时程;室早时R波振幅比率,V2、V3导联移行比率,早搏R波,S波振幅;窦律R波,S波振幅,比较三组心电图特点。
  结果:在测量胸导联各项指标中,V1导联R波时限LVOT(77.5±4.63ms)宽于RVOT(49.1±16.0ms).P<0.05;V2导联R波振幅 LVOT(0.81±0.2mv)高于RVOT(0.45±0.24mv).P<0.05; V3导联R波振幅、心外膜起源(1.82±0.42mv),LVOT(1.24±0.35mv),RVOT(0.75±0.40mv),三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移行快,QRS波起始缓,则提示心外膜起源,心外膜起源者V3导联R波振幅明显高,而右室来源V3导联R波振幅偏低。V2导联S波振幅RVOT(1.92±0.35mv)>LVOT(1.05±0.41mv),RVOT(1.92±0.35mv)>心外膜(1.60±0.52mv);在术前根据体表心电图测量,对于PVC的胸导联移行晚于同导联SR的移行则不考虑LVOT起源,胸导联V2移行比率【B/(B+C)pvc÷E/(E+C)SR】LVOT(1.19±0.21),RVOT(0.65±0.21),心外膜起源(2.15±1.09),P<0.05三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而对于V3导联移行比率在三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胸导联移行于V3的流出室早患者,室早时胸导联移行晚于同导联窦律时移行的患者考虑为RVOT起源,应首先在RVOT标测消融;如RVOT消融失败,则转为LVOT标测消融,如果在RVOT及LVOT均未标测到理想靶点,消融后效果欠佳的患者可在冠状窦内进行外膜消融,以达最佳疗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