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导管接触性溶栓、全身系统溶栓临床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比较研究
【6h】

导管接触性溶栓、全身系统溶栓临床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内容与指标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所需仪器与试剂

2.3 方法与步骤

2.3.1 入院检测

2.3.2 两种治疗方法及处理

2.3.3 疗效评价和临床观察指标

2.4 统计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所选病例资料的一般情况比较

3.2 两种治疗方法前后DD、APTT、INR变化比较

3.3 A、B两组患肢周径变化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CDT的手术入路等技术层面探讨

4.2 腔静脉滤器置入与否的探讨

4.3 D-二聚体在溶栓过程中的意义探讨

4.4 抗凝辅助治疗在溶栓过程中的必要性探讨

4.5 两种治疗方法的利弊及伦理学方面探讨

4.6 远期展望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相关图片

附录B 综述: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疗进展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直接导管溶栓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ADVT)的治疗效果,以及与系统溶栓治疗效果的对照研究。
  方法:共选取6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即实验组、对照组,其中A组采用导管溶栓共计31例,B组采用全身系统溶栓29例,年龄分布于19-71岁(平均52岁),其中男性29例,女性31例,A、B两组均给予尿激酶+抗凝药物治疗,除给药方式及途径不同外,两组患者尿激酶每日用药总量相同;A组在超声引导下或者介入室造影辅助下置入溶栓导管,首剂经导管脉冲式注入尿激酶,术后经溶栓导管微量泵入;B组经外周静脉分两次静点尿激酶;A、B两组同时给予肝素常规抗凝,依据患者 APTT调节肝素用量,给药前及给药后每日监测患者凝血功能指标APTT、D-二聚体(DD)及INR,治疗前及开始治疗后每日测量患肢髌骨上15cm处大腿周径及小腿周径,记录统计数据。
  结果: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脑出血、肺梗死、消化道出血、甚至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实验中的A、B两组均为小样本数据且为计量资料,以均数及标准差表示,统计软件采用SPSS20.0。两组资料的比较均采用两样本t检验(two-sample/group t-test),计算出t值,检验水准P小于0.05。按照统计分析:记录两组治疗前髌骨上15cm处大腿周径及小腿周径数据以及分别应用两种治疗方法后其周径变化,计算出t值,结论最后得出P<0.05。因此,两种治疗方法有统计学意义,且符合本实验设计,检验水准α=0.05。
  结论:⑴导管溶栓、全身系统溶栓均可用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⑵治疗中导管溶栓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全身系统溶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