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利用“数学实验”促进课堂教学“隐性目标”的实现
【6h】

利用“数学实验”促进课堂教学“隐性目标”的实现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概述

1.1问题的提出

1.2选题的研究现状

1.3选题的目标意义

第二章 建构主义理论与中学数学实验

2.1建构主义概述

2.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教学观

2.3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数学教与学的特征

2.4中学数学实验的含义和教学观

第三章利用数学实验实现教学隐性目标

3.1教学隐性目标的含义

3.2数学实验实现教学隐性目标的可行性

3.3新课标下开展数学实验的原则和方法

第四章几何画板在中学数学实验中的应用

4.1《几何画板》的特点和功能

4.2利用几何画板进行中学数学实验的优势

4.3几何画板在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4.4数学实验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分析

4.5从做“数学实验”看课堂教学“隐性目标”的实现

第五章总结

附录 数学实验调查问卷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以及数学的应用范围急剧扩大,构成信息社会的两个主要特征。因而21世纪培养的人才应该是能够掌握“数学技术”并将数学与计算机广泛结合的智能型、创造型的复合人才。而目前我们教育的现状显然不能令人满意,与数学的发展及整个社会对数学教育的期望和要求不协调。其主要原因在于:我们过分突出数学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忽略了它的另一重要作用——就是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目前数学教育改革方向就是要加强“用数学”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的迫切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创造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质已成为现代教育的目标。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很容易实现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但隐性目标(包括学生学习的兴趣、信心和毅力,科学的态度,探索创新的精神以及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却很难通过教师的讲解来实现。而数学实验是促使教学隐性目标实现的突破口,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与学的方式。 “数学实验”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借助计算机,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亲自设计实验,观察问题、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它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从被动接受式学习真正转变为自主探究学习、有意义学习和合作学习,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进人“做数学”的境界,激发学生动手和探索的兴趣。 本文结合当前数学教育的发展状况,对中学数学实验教学模式及实施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 1.理论阐述 从理论上阐述了中学数学实验的教学模式:即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数学实验的含义和教学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数学实验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数学实验实现教学隐性目标的可行性。 2.实践探索 在实践上,利用几何画板教学软件论证了中学数学实验可促进课堂教学“隐性目标”的实现。介绍了几何画板的功能特点,详细阐述了利用几何画板进行中学数学实验的优势,并利用具体的案例验证了数学实验的实施效果。 数学实验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方法的形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效果。该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也为中学数学实验教学提供了新的改革方向和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