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华红叶杨无菌繁殖体系建立的影响因素研究
【6h】

中华红叶杨无菌繁殖体系建立的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文献综述

1杨树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2褐变的机理及防治措施

3中华红叶杨概述

正文

第一部分外植体消毒方式影响因素研究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第二部分外植体褐变影响因素研究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本研究对中华红叶杨无菌繁殖体系建立过程中外植体消毒方式及导致褐变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选用0.15%的氯化汞、2%的次氯酸钠、30mg/L的抗生素溶液分别对中华红叶杨的茎段和叶片进行消毒,在消毒过程中,三种消毒剂又分别设置了不同的消毒时间,然后都接种于同种培养基上,统计其污染率并观察其生长状况。结果表明:茎段用0.15%的氯化汞消毒10分钟,污染率少,生长状况良好;用2%的次氯酸钠消毒20分钟,污染率很高,外植体前期生长状况优于用氯化汞消毒的外植体;抗生素在30分钟内起不到消毒的效果。叶片用0.15%的氯化汞消毒8分钟,污染率小,生长状况良好;用2%的次氯酸钠消毒12分钟,污染率高,但生长状况较好;抗生素在20分钟内达不到对叶片消毒的效果。 对影响外植体褐化的不同因素做了研究。在预处理对外植体褐化的影响中,外植体低温预处理并与简单培养基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外植体的褐化率低,抑制褐化效果好;外植体表面消毒前用PVP和Vc混合液分别振荡处理,也能明显地降低褐化率,但以Vc混合液振荡处理效果好。 在培养基对褐化的影响中,pH值对褐化率有明显影响,其影响趋势是:在一定pH值范围(5.0~6.5)内,pH值越低,褐化率越低;无机盐浓度影响外植体的褐化率,表现为:无机盐浓度低,褐化率低;在琼脂浓度5.0~6.5g/L范围内,琼脂浓度越大,培养基越硬,褐化率越低;低蔗糖浓度有利于降低褐化率,本试验中以2%蔗糖浓度培养下的外植体褐化率最低;活性炭对褐化率有明显影响,但其浓度要适宜,以每升培养基中加入0.3%活性炭的外植体褐化率最低。 在培养条件对褐化的影响中,培养初期进行暗培养能有效地降低褐化率,以暗培养10天为宜;温度对褐化率也有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褐化越严重,低温可较好地减轻褐化;在10001x~30001x范围内,不同光照强度对褐化率的影响不大。 转瓶时间不仅影响褐化率,还影响褐化的程度,短时间内多次转瓶可有效的降低褐化率和褐化程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