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职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状况的分析
【6h】

高职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状况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 论

1.1 问题提出

1.2 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 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的内涵

2.2 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网站资源的内涵

2.3 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网站资源评价的涵义

第三章 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网站资源评价的理论基础

3.1 高等职业教育的涵义与培养目标

3.2 高等职业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第四章 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网站资源的建设现状

4.1 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网站资源评价指标的设计

4.2 研究对象的选择

4.3 统计方法与手段

4.4 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第五章 高职学生使用国家精品课程网站资源的现状

5.1 问卷的编写

5.2 问卷的发放

5.3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第六章 高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提高策略

6.1 高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6.2 高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策略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程度

7.3 研究局限

7.4 研究展望

注 释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高职国家精品课程问卷调查

致谢

展开▼

摘要

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已成为一个日益增长的国际现象,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战略抉择。我国于2003年启动的高等院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作为系统实施的大规模教育资源开放共享项目,在优质资源建设,消除资源获取的障碍,激励应用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这些优质资源以网络载体向高校师生免费开放,对保证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的目的是期望在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状况分析的基础上,寻找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网站资源建设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合适的应对策略。
  本研究首先对高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观、开放教育资源的设计理念等理论,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研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网站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框架包括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的可用性、课程模块建设和高职国家精品课程运行质量等三个方面,利用内容分析法对2007年以来评出的688门高职类国家精品课程进行分析。在研究过程中采取分层抽样和等距抽样相结合的办法,从688门高职类国家精品课程抽取138门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己编制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研究发现:课程资源的适用性不强;实验、实训缺乏情境性和实践性;互动交流方式难以构成良好的交互环境;缺乏有效地学习评价方式和学习支持系统;精品课程网站的运行质量不高。
  为对内容分析的结果进行验证,本研究还编制了高职学生感知精品课程质量的调查问卷,从学生使用精品课程网站的视角分析精品课程的建设质量。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高职学生获取精品课程资源的情况、应用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情况、对精品课程网站资源的满意度情况、对精品课程资源网站改进和提高的期望、对精品课程网站资源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等。问卷调查主要对山东省济南、青岛、威海、日照和东营等地职业学院的学生。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精品课程网站的知晓率、利用率不高;学生对网站资源的满意度不高。影响精品课程网站使用的主要因素是宣传力度不够、网络不通畅、质量不高和资源不够丰富。
  本研究在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等理论的指导下,利用内容分析和问卷调查的结果,提出了高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策略,主要是加强精品课程的宣传力度,端正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而不是为了评审。课程网站建设应注重实用性,优化网络环境,使课程网站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交流的平台。
  本研究课题的主要研究结论是:
  (l)教育资源开放共享项目是一种教育创新,其特色在于开放共享和知识公益,实践了一种大规模、经济的、可复制的资源开放共享模式。项目基于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发布优质、良构的学术资源,体现了大规模建设大规模共享的规模效益,有利于推动传统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2)我国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资源开放共享项目,由政府主导并组织管理,高校作为参与主体,共享大学“名师名课”的教学资源,推动信息技术在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中的综合应用,逐步实现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整合。项目利用了网络的传播优势,尚未发挥基于网络的教学交互优势。
  (3)高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是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项目启动实施八年多来参与学校数量、发布课程数量逐年增多,并逐渐为高校师生所了解和应用,推动高校以点带面进行整体课程规划与建设,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存在的主要挑战是项目推广和应用,项目理念标示,改进平台技术方案,完善网络资源建设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