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面向军校文职人员在职培训的混合学习模式研究
【6h】

面向军校文职人员在职培训的混合学习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 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标和内容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价值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

一、 混合学习的产生

二、 混合学习的定义和内涵

三、 混合学习的主要理论基础

四、 混合学习研究现状

五、 典型混合学习模式分析

第三章 文职人员在职培训混合学习模式设计

一、 概念的界定

二、 军校文职人员分析

三、 培训内容设置

四、 培训策略的设计

五、 混合学习模式评价设计

六、 文职人员在职培训混合学习模式的构建

第四章 混合学习模式在线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一、 在线学习平台的选择

二、 Moodle 平台的设计

四、相关修改

第五章 模式的应用及评价

一、 模式的试点应用

二、 效果分析及评价

第六章 研究总结及展望

一、 研究总结

二、 研究局限及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主要成果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二〇〇五年八月一日施行开始,军级以上机关和驻边远艰苦地区以外的非作战部队的教学、科研、工程、卫生、文体、图书、档案等专业技术岗位以及部分管理事务和服务保障等非专业技术岗位,陆续面向全国招收除从事护理、艺术、体育等专业技术岗位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他们就是非现役文职人员。武警部队初级指挥院校自2008年底开始招收文职人员。其中一批文职人员进入教育技术中心从事教学及保障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指示军队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专业对口、训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组织文职人员的专业培训。
  通过观摩去年3月份在西安组织的培训,和对文职人员的走访调查,笔者提出当前文职人员培训中存在培训次数和规模不足、周期长、培训形式单一、效果不佳、考核方式不科学等诸多问题,并通过对混合学习的定义、内涵的理解,对典型混合学习模式的分析、文职人员的分析构建面向文职人员在职培训的混合学习模式。
  文章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混合学习的定义、内涵及典型混合学习模式分析笔者选择了国际上公认的权威定义和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分析其定义的出发点和意义,并对国内教育技术界何克抗、李克东、黄荣怀、黎加厚等几位著名专家给出的混合学习的定义进行分析比较,深刻挖掘其内涵,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自己对混合学习的理解,即混合学习是一种针对具体的问题采用合适的途径去解决的思路,物化为以“教育低碳化”即低成本,低浪费,高产出,高效益为目标的传统面对面(Face-to-Face)教学、在线(Online)学习和小组学习三种学习方式的整合。并结合文职人员在职培训的特点,笔者总结出混合学习的内涵。通过文献分析法对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六种混合学习模式和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混合混合学习模式分析比较,吸取其适合文职人员在职培训的方面。
  第二部分:文职人员在职培训混合学习模式设计基于对文职人员、培训内容的分析,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策略和评价方式,进而构建了面对面授课、在线学习、小组学习有机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
  第三部分:在线学习平台的选择与设计笔者选择开源软件Moodle作为在线学习平台,在平台原有功能模块的基础上引入lightbox图片展示模块、NanGong语音模块、Inwicast Media Center活动模块,修改langconfig,解决了日历乱码的问题,并对Moodle进行了局域网访问的设置。
  第四部分:混合学习模式的试点应用与评价笔者在武警济南指挥学院教育技术中心文职人员培训中对混合学习模式进行了试点应用,通过调查问卷法从文职人员个人学习效果、学习满意度、学习接受程度、互动内容与程度、文职人员的整体认识五个维度对混合学习模式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并给出了综合评价。文章最后,总结和反思了研究过程中和模式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并对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