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0世纪70年代拉美与美国的海洋权之争
【6h】

20世纪70年代拉美与美国的海洋权之争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 言

(一)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拉美与美国海洋权之争的由来

(一)拉美与美国早期海洋权之争

(二)1945年9月《杜鲁门宣言》的发表

(三)二战后拉美与美国海洋权之争的开始

二、70年代拉美与美国海洋权之争急剧升温

(一)70年代拉美与美国海洋权之争升温的背景

(二)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

(三)拉美与美国关于200海里领海权的斗争

(四)拉美与美国的渔业资源争端

三、70年代拉美与美国海洋权之争评析

(一)拉美与美国海洋权之争的特点

(二)拉美与美国海洋权之争的影响

四、70年代拉美与美国海洋权之争对我国的影响和启示

(一)提高我国在第三世界的信誉

(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我国的双重影响

(三)为我国如何维护海洋权益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20世纪70年代拉美与美国的海洋权斗争是第三世界反霸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场声势浩大的维护海洋权益的斗争由拉美掀起,在70年代达到高潮,并迅速获得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斗争的蓬勃发展表明第三世界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标示着世界反霸斗争的重心已经逐渐由政治斗争转移到经济斗争上来。
  早在20世纪30年代,拉丁美洲国家就开始掀起维护海洋权的斗争,对当时国际上三海里领海宽度提出疑问。1945年美国哈利·杜鲁门总统发表《杜鲁门宣言》后,美国在要求对大陆架石油资源的专属管辖权的同时,坚持传统的三海里以外的所谓“公海自由”。很显然,这并不符合大陆架狭窄的拉丁美洲沿海国家,但“杜鲁门宣言”却为拉丁美洲国家要求200海里领海权的主张打开了缺口,200海里领海权成了整个拉美国家争夺海洋权斗争的焦点。拉丁美洲地区维护海洋权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进入20世纪70年代,拉丁美洲国家捍卫200海里海洋权的斗争达到了高潮,广大第三世界国家都参与其中。斗争主要贯穿于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的70年代议程,围绕着200海里领海权和200海里内资源专属权而展开。美国出于海洋霸权的目的,一直坚持传统狭窄的3海里领海,狭窄的领海界限可以为其军舰自由航行和对其他沿海国的资源掠夺提供条件。而拉美国家也是寸步不让,智利、秘鲁、厄瓜多尔先后通过有关200海里领海权理论的多项决议。1972年,加勒比海沿岸10国通过《圣多明各宣言》,对“承袭海”做出更明确的规定,把沿海国沿岸200海里范围内的海域称为“承袭海”。此外拉美与美国还在渔业、海峡、国际海底资源的开发和海洋科学的研究等问题上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由于美国、苏联超级大国坚持其海洋霸权主义的立场,新的海洋法公约在整个70年代的会议过程中都未能制定出来,直到1984年。
  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长达九年,最终通过新的《海洋法公约》,公约规定沿海国家拥有12海里领海主权和在领海外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权利以及对大陆架资源的权利。虽然专属经济区的原则在公约中得以确立,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尚未解决。例如:如何实际确定边界;经济区内的管辖内容;此外还有对于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沿海国家共同分享的鱼群的管理——既有性质是“高度洄游”的鱼群,如金枪鱼,又有靠近沿岸洄游的鱼群。
  这个公约是拉美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为争取平等海洋权利、反对超级大国海洋霸权的长期斗争的结果,也是第三世界反霸斗争的重要胜利。拉美将维护海洋权利与维护民族利益相结合,而且在拉美国家捍卫海洋权斗争的影响下,亚非国家在70年代也兴起了维护海洋权益的热潮。
  我国是世界的主要沿海国之一,在领海主权上与其他国家也存在争端。如何维护海洋权益,发展海上力量,有效的利用海洋来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实现和平崛起是一个重要的课题。70年代拉丁美洲国家与美国的海洋权斗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我国的经略海洋之路提供借鉴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