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述情障碍者对不同类型信息的情绪自动加工特征
【6h】

述情障碍者对不同类型信息的情绪自动加工特征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 文献综述

1. 述情障碍的界定

2.述情障碍的相关研究

3.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4.研究意义

二 实验研究

1.实验一 高低述情障碍者对言语信息的情绪自动加工特征

2.实验二 高低述情障碍者对图片信息的情绪自动加工特征

3.实验三 高低述情障碍者对面孔信息的情绪自动加工特征

三 总讨论

1 高、低述情障碍组被试对言语、非言语和面孔信息的情绪判断的差异

2 述情障碍者对言语、非言语和面孔信息的情绪自动加工的缺陷的特征

3 不同类型的启动项和目标项之间的启动特点

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已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述情障碍(alexithymia)的概念最早是由Sifnoes等人于1972年提出的,主要用于指称精神病性患者的一类临床症状的表现,即:难以识别情绪;难以在躯体感觉和情绪之间做出区分;难以向他人描述情感;想象活动或白日梦减少;外向性的思维方式,缺乏对内心世界的关注,拘泥于外界事物的细枝末节(Taylor&Bagby,2000).从本质上,述情障碍既是一种多维的人格结构,又是许多精神障碍共同拥有的一种风险因素,使个体易于罹患心身疾病、神经症、药物滥用、PTSD等病症,并降低其临床疗效.故逐渐受到来自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等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由于述情障碍在各类人群中都有相当比例的存在,因此有研究者将它的临床表现看作是我们的时代人格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前的国内外研究已经从言语、非言语、脑影像学、记忆、stroop效应等方面证实了述情障碍者在情绪加工上的障碍.Olivier Lumineta(2006)和他的同事通过使用情绪启动范式来检验述情障碍可能扰乱情感信息的自动加工.具体来说,情感启动效应会根据被试述情障碍的得分变小,反应出在情感信息自动加工上的全面的缺陷.在实验中Olivier Lumineta通过分别使用词语和面孔作为启动刺激,对词语的效价进行判断,发现述情障碍在生气面孔的启动中有显著的慢化作用,证明了述情障碍者在情绪信息自动加工上的缺陷.根据这个研究,我国学者蚁金瑶(2007)使用积极、消极和中性图片为材料,使用阈上和阈下的情绪启动范式研究高述情障碍者的情绪启动效应特征,发现在阈下启动任务中,述情障碍组与非述情障碍组在正确率和平均反应时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在阈上启动任务中,述情障碍组的平均反应时显著长于非述情障碍组.也就是说在无意识水平,述情障碍者对情绪刺激的自动加工不存在缺陷,而对意识到的情绪刺激的自动加工存在明显缺陷.本研究主要通过高低述情障碍者对不同类型的情绪信息的自动加工上的差异,来研究高述情障碍者与非述情障碍者相比在自动加工上的缺陷及其特点.
  本研究分为三个实验,实验一主要研究高、低述情障碍组被试在言语(词语)信息的情绪自动加工的特征;实验而主要研究高、低述情障碍组被试在非言语(图片)信息的情绪自动加工的特征;实验三主要研究高、低述情障碍组被试在面孔表情信息的情绪自动加工的特征.结果发现:
  1、述情障碍者对言语、非言语和面孔信息的情绪的识别存在全面的缺陷;
  2、述情障碍者对言语信息的情绪自动加工存在完全的缺陷,而当启动项类型为图片和面孔时,存在一定的情绪自动加工能力;
  3、不同目标项类型的情绪信息识别困难不一样.图片信息的情绪识别困难要高于词语和面孔,由难到易依次是图片、面孔、词语;
  4、启动效应的出现与启动项和目标项的效价决定,而与类型无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