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济南市初中武术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分析与对策
【6h】

济南市初中武术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分析与对策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1.1选题依据

1.2 选题意义

1.2.1理论意义

1.2.2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2.1关于国外学生逆反心理的研究现状

2.2关于国内学生逆反心理的研究状况

2.2.1 对学生在武术教学中产生逆反心理方面的研究

2.2.2 关于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2.2.3 关于在教学情景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分析研究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研究对象

3.2研究方法

3.2.1文献资料法

3.2.2问卷调查法

3.2.3专家访谈法

3.2.4数理统计法

3.2.5逻辑分析法

4研究结果及分析

4.1 相关内容

4.1.1 武术定义

4.1.2 武术特点与作用以及对学生身心发展的意义

4.1.3 逆反心理定义

4.1.4 逆反心理特点及表现

4.2 初中生的自身因素对武术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4.2.1学生的年龄特点对逆反心理的影响

4.2.2学生抗挫折力对逆反心理的影响

4.2.3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淡薄对逆反心里的影响

4.2.4发展对策

4.3家庭对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影响及其应对对策

4.3.1家长过高的期望值

4.3.2家庭幸福感

4.3.3家长愿意让孩子参加体育项目的情况

4.3.4发展对策

4.4学校的各方面因素对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影响及其应对对策

4.4.1 济南市初中生家长、校长、体育教师、学生自身对武术课的重视情况

4.4.2济南市初中武术场地设施情况

4.4.3济南市初中武术教师本身素质问题

4.4.4 济南市初中武术教师要求过高

4.4.5初中武术教师教学业务不熟,教学手段、方法单调古板

4.4.6发展对策

5结论和建议

5.1结论

5.2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1、2、3、4、5)

展开▼

摘要

中华武术博大精神,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武术作为一种体育项目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同时也拥有强大的群众基础,学校是推广,发展,普及武术的重要阵地,然而在武术教学中学生存在一种矛盾心理,喜欢武术却不愿上武术课。 初中生阶段是一个十分叛逆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年龄为13岁至16岁之间。发展心理学家们认为,处在这一发展阶段的青少年很容易产生反抗情绪,也被称为“第二反抗期”。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成为入校学生中的主力军,现代社会的家庭条件的优越,家庭教育的缺失,在这种环境下使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及我行我素的习惯。许多家长反映,现在的孩子很不听话,你说的多了管的多了他就觉得很烦,甚至还跟家长对着干。其实,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逆反心理”现象。在初中生时期,具有这种“逆反心理”的学生是越来越多。据调查分析,存在较严重的逆反心理的学生接近20%。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对青少年自身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家庭、学校、社会和谐稳定都将带来不利的影响。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这一现象在处初中时期的学生表现较为突出。初中学生在生理机能上的发展和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初中时期的学生在心理上开始经历一次质的转变,心理上处于独立性和依存性并存交错的状态。如果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了解学生的这些特点,在看待和处理问题时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并及时、正确的对他们进行引导的话,就容易引发学生在情绪情感及言行举止上产生对立与抗衡的逆反心理。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社会进步,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表现越来越严重。初中生心理不成熟是通过逆反心理表现的。这种心理不成熟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逆反心理本身包含批判思维、强烈的求知欲和好胜心等一些积极的心理品质,具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可以帮助学生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成长;一方面逆反心理表现为固执、冷漠、消极、盲目的反抗他人、不能正确认识事物、不能接受他人意见等等,这些心理特征在学生的健康成长的道路上会产生很大程度的阻碍作用,成为其健康成长的绊脚石。逆反心理的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的不利影响和严重危害已经引起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广泛重视。针对解决初中生逆反心理问题,本文通过对济南市初中生逆反心理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结果加以统计分析,运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初中武术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逆反心理成因进行研究,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制定了初中武术教学的新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