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80年代的中国前卫艺术——场域视角下的分析
【6h】

80年代的中国前卫艺术——场域视角下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第一章 词汇的旅行与新语境的重生——前卫的界定

第一节 西方的前卫

一、政治的前卫

二、美学的两种前卫——艺术自律的前卫和反抗体制的前卫

第二节 中国的前卫——两种美学前卫的历史遭遇

第二章 理论旅行与语境生效——前卫艺术的场域诠释

第一节 布迪厄的场域理论

一、场域理论的社会学背景

二、场域理论

第二节 场域理论与中国前卫艺术语境

一、建立独立艺术场的共求

二、“独立”词汇掩盖下场域间博弈的共性

第三章 场域内前卫艺术和现实主义美术的权力博弈

第一节 场域内现实主义美术统治地位的形成

一、现实主义美术中国发展的历时态梳理

二、现代主义美术中国发展的历时态梳理

第二节 80年代场域内前卫艺术的权力争夺

一、场域的生成和前卫艺术入场券的获得——对艺术改革的共识

二、场域内争夺合法性的斗争

第四章 前卫艺术家-王广义的艺术生存策略

第一节 文化资本的积累

一、东北生活经历

二、浙江美院求学经历

第二节 艺术场内“神话”的生产

一、依托群体获得“前卫”之名

二、王广义的前卫话语策略

三、艺术批评家的认可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理论在当代法国思想界占据着独一无二的地位。他从社会学角度窥探文化领域、教育领域的方法,给文化研究领域带来了一种新的观察视角。80年代是中国艺术发展史的一个关键时期,它似乎有着发掘不完的秘密,以至于国内外文化艺术学者对其始终保持着浓厚的研究兴趣。新世纪之后,运用新的理论方法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分析日渐增多。当前,突破艺术内部的视角,从社会学、文化学等外部视角展开对艺术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学科前沿的一个趋势。本文试图通过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从文化社会学这一外部视角重新揭秘80年代国内艺术场域的生产机制和前卫艺术为争夺合法性的努力,力求对80年代中国前卫艺术进行一种新的解读。 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概述了“前卫”一词的西方来源和在中国语境中生发出的新内涵。西方“前卫”艺术有两种:“艺术自律”的前卫和“反抗体制”的前卫,前者体现为对于传统艺术语言的反叛,后者则是对于艺术体制甚至于文化的反叛。而中国语境下的“前卫”则呈现为二者在不同历史境遇中的双重变奏,既体现了艺术语言的更迭,又承担了反抗体制的社会角色。第二章引入了布迪厄的场域理论,首先对布迪厄场域理论能够用来分析80年代中国前卫艺术的可能性进行了方法论的分析,这是本文的一个创新点。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所分析的19世纪末法国社会中的艺术与金钱的关系,指出艺术在享受自由的同时也要依赖并受控于经济场。在中国80年代的社会语境中有着相似的现象,艺术一边享受着自由,一边却和它所依存的政治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个社会形态下的艺术均是在这种博弈中寻求发展空间。第三章首先对中国美术的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之间的对抗关系作历时态梳理,进而描述了80年代中国艺术场域内现实主义美术和前卫艺术的文化合法性博弈关系。第四章以前卫艺术家王广义为个案,分析了前卫艺术家的话语策略,以及在艺术场域中“艺术家神话”生产的内部逻辑。 本文通过四部分的阐述,从布迪厄社会学的视角对80年代中国美术的特点做一个分析,,力求有所创新。

著录项

  • 作者

    陈士明;

  •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 学科 艺术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孔新苗;
  • 年度 201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地下建筑;
  • 关键词

    中国; 前卫艺术; 场域; 视角;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