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冷战后日印关系强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6h】

冷战后日印关系强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选题理由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基本框架和创新之处

四、研究方法

一、冷战后日印关系强化的表现

(一)1992年——1998年由冷转暖期

(二)1998年——2000年短暂受挫期

(三)2000年——2007年平稳恢复期

(四)2007年以来急速升温期

二、冷战后日印关系强化的动因

(一)共同的地缘安全利益

(二)广阔的经济合作空间

(三)共同的价值观

(四)美国的推动作用

三、冷战后日印关系强化对中国的影响

(一)加剧中国与日印两国原有的领海领土争端

(二)加大了台湾问题的解决难度

(三)加剧南海问题国际化的趋势

(四)影响中国的能源安全

四、中国应对冷战后日印关系强化的策略

(一)开展全方位外交

(二)打造稳固的经济安全基础

(三)加强国防建设

(四)加强国家软实力建设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致谢

展开▼

摘要

冷战时期,受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国际政治气氛影响,日本和印度的双边关系一直处于平淡状态,基本上没有实质性的交往。冷战结束后,面对发生了巨变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日印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调整了各自的外交政策,逐渐趋于接近。进入新世纪以来,两国关系总体上处于不断强化之中。
  冷战后,日本和印度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展开一系列交流与合作:政治的合作上主要表现为两国领导人互访增多,建立起了两国首脑定期会晤机制,双方在联合国改革以及地区合作等事务上达成了共识,并建立起了面向21世纪的全球战略伙伴关系。经济合作方面,日本对印度加大了官方援助力度,到2003年印度已经成为日本最大的官方援助受援国,两国的经济部门还建立了长期对话机制,有效地推动了双边经贸的进行和拓展,两国还在科技和环境保护领域展开了密切合作。军事合作上,日印军方高层频繁互访,日本亦主动解除了对印度实行了多年的武器禁运,并多次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举行日印联合军演,双方安全合作逐步加深。
  日本与印度关系的发展的动因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两国在维护地缘安全利益上有着契合点,都试图防范和遏制中国的迅速崛起;第二,两国的经济合作有着空间广阔。日印两国的经济结构有着较强的互补性。日本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之一,工业技术先进,资金雄厚,但国内劳动力短缺;印度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拥有众多的人口、广阔的市场、发达的软件服务业以及大量计算机人才,但面临着建设资金缺乏的困境,所以日本和印度能在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的供给上进一步开展合作,促进两国经济的共同增长;第三,两国在意识形态上能够相互认同。日本在亚洲推行价值观外交,极力拉拢印度加入其弧形繁荣圈;而印度也对具有和自己同样政治经济制度的日本抱有天然的好感;第四,冷战后,美国出于维护本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寻求亚洲各国的势力平衡而有意推动日印接近。
  冷战后日印关系的强化对在地缘上处于两者中间的中国产生了一定影响:首先,日印在与中国的原有争端中互相借重,加剧了中国与日印的领海和领土争端;其次,经过日印对台湾的长期渗透,加大了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难度;再次,日印对南海地区的介入加剧了南海问题国际化的趋势,并对的中国的海上能源运输安全提出了挑战。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应审时度势,沉着应对。在外交上适当调整应对策略,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日印,尽量消解日印关系强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并对美国的亚太战略意图保持足够警惕。进一步巩固中国与俄罗斯、东盟以及欧盟在各个领域的协调与合作,在经济上打造稳固的经济安全基础,在安全上进一步加强国防建设,并重视国家软实力的建设,争取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保持较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切实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著录项

  • 作者

    王宏坤;

  •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 学科 国际关系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慧媞;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D831.32;
  • 关键词

    日本; 印度; 双边关系; 政治合作;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