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冷战后中国在东南亚的国家形象论析
【6h】

冷战后中国在东南亚的国家形象论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言

(一)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创新与不足

(四)研究方法

一、国家形象理论概述

(一) 国家形象的定义

(二)国家形象的特征

(三)国家形象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二、冷战后东盟国家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

(一) 冷战后中国国家形象的定位

(二)东盟国家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正面认知

(三)东盟国家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误识

三、东盟国家对中国国家形象误识的原因

(一)对中国崛起的疑惧

(二)南海争端久拖不决

(三)东盟国家奉行大国平衡战略

(四)美日等国的影响

四、优化中国在东南亚国家形象的对策

(一)加大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宣传力度

(二)加大对东盟国家文化外交的力度

(三) 妥善解决南海问题

(四)深化与东盟国家的互信与合作

(五)妥善应对美日等国在东南亚的外交活动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致谢

展开▼

摘要

国家形象作为一个国家极其重要的无形资产,反映着一国政治、经济、物质、精神、民族、社会的整体面貌,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地位,直接影响着世界公众的人心向背。作为一个正在上升中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自然也十分关注自身的形象。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如何,直接影响到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接受程度和认知态度。东南亚地区作为中国的近邻,对中国的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周边安全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冷战结束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不断提升。中国平等、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日益突出,并有进一步拓展深化的可能。但同时,随着中国快速崛起,东盟国家也对中国存有各种错误的认知,出现了各种“中国威胁论”,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友好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重视和加强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形象研究,对于提升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正面形象,消除“中国威胁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国家形象的定义、特征以及国家形象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国家形象”这一概念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国内外学者从传播学、软实力、建构主义、国家威望、国家品牌等视角界定了国家形象的定义。笔者借鉴各位学者的定义,重新界定了国家形象的内涵。国家形象具有互动性、概括性、相对可塑性、相对稳定性等特征。国家形象对于一个国家提升国际地位、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外交、安全目标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部分,论述了东盟国家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首先分析了中国对自身国家形象的定位,中国希望向世界展示一个和平、发展、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这是中国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基础。冷战后,中国在东南亚塑造一个经济上互利共赢、政治上平等开放、文化上亲和友善、外交上和平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但是,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强大,东盟国家也对中国国家形象产生了各种错误的认知,主要有“地区安全威胁者形象”、“地区经济竞争者形象”、“地区生态破坏者形象”、“地区资源掠夺者形象”。
  第三部分,分析了东盟国家对中国的国家形象产生错误认知的原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东盟国家对中国崛起存有疑惧;二是中国和一些东盟国家存有南海岛屿主权争端;三是东盟国家奉行“大国平衡”战略,不利于中国和东盟各国增强互信;四是美日等国散布“中国威胁论”,拉拢东盟国家,离间中国和东盟国家间的关系。
  第四部分,提出了进一步改善和提升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国家形象的对策。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加大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宣传力度;二是加大对东盟国家的文化外交强度;三是妥善解决南海争端;四是深化与东盟国家各国的互信与合作;五是妥善应对美日等国在东南亚的外交活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