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933年中华书局《小学国语读本》性别角色研究
【6h】

1933年中华书局《小学国语读本》性别角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一)为什么研究教科书的性别角色

(二)为什么研究民国教科书的性别角色

(三)为什么选择1933年中华书局《小学国语读本》

二、研究意义

(一)拓宽教科书性别角色研究对象的范围

(二)有助于探讨教科书性别问题的形成原因

(三)对促进现行教科书性别平等具有借鉴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小学国语读本》概述

一、编写背景与依据

(一)编写背景

(二)编写依据

二、基本信息

三、体系结构

(一)选文情况

(二)插图情况

第二章 《小学国语读本》性别角色分析

一、男女角色频次分析

(一)课文中男女角色频次分析

(二)插图中男女角色频次分析

二、男女角色定位分析

(一)家庭角色分析

(二)职业角色分析

(三)童话、寓言中拟人化角色分析

三、男女角色性格特征分析

第三章 《小学国语读本》性别角色问题的思考

一、教科书性别角色问题的表现

(一)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二)传递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

(三)渗透着“男强女弱”、“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二、教科书性别角色问题对儿童的影响

(一)对男性的影响

(二)对女性的影响

三、教科书性别角色问题的形成原因

(一)传统性别文化的影响

(二)国家政策和制度的影响

(三)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四)“集体无意识”的影响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小学国语读本》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性别平等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通过教育建立两性平等的文化氛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教科书作为学科知识的载体,是学校教育中师生实现教育教学活动的媒介,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不仅如此,教科书也是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选择,集中反映了社会主流性别文化。
  在中国古代,“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模式,将女子牢牢地桎梏在家庭中,女性逐渐沦为社会依附者,“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性别观念蔓延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清朝末年,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男女平等的思想开始向封建社会三纲五常的旧礼教发起了挑战。“五四”运动时期,提倡民主与科学,主张“社交公开”、“婚姻自主”,“男女平等”,将民国时期追求两性平等的思想和实践推向了高潮。经过“五四”运动的激烈斗争,南京国民党政府统治的“黄金十年”,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下,追求两性平等的思想能否真正地深入人心?教科书中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性别观念?本文即对1933年中华书局《小学国语读本》性别角色进行研究,试图以小见大,客观地呈现民国教科书中蕴含的性别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思考。
  通过对1933年中华书局《小学国语读本》中男女角色频次、男女角色定位和男女角色性格特征的分析,以及对近年来国内一些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发现,教科书中普遍存在性别角色问题。
  教科书性别问题主要表现为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传递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和渗透着“男强女弱”、“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对儿童具有重要影响,其形成原因是复杂的,主要受到传统性别文化、国家政策和制度、性别刻板印象以及“集体无意识”等因素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