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鹖冠子》文学性研究
【6h】

《鹖冠子》文学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选题的意义和理由

二、《鹖冠子》历代研究综述

第一章 鹖冠子其人其书

第一节 鹖冠子其人

第二节 《鹖冠子》成书

第三节 《鹖冠子》著录情况

第二章《鹖冠子》思想内容

第一节《鹖冠子》的学派归属

第二节《鹖冠子》的道法观

第三节《鹖冠子》的天人观

第四节《鹖冠子》的选贤观

第五节《鹖冠子》的用兵观

第三章《鹖冠子》的论说文体

第一节《鹖冠子》的文体分类

第二节《鹖冠子》的文体特征

第四章《鹖冠子》论说艺术

第一节《鹖冠子》论说辩证技巧

第二节《鹖冠子》论说文的风格特色

第五章《鹖冠子》语言艺术特点

第一节《鹖冠子》的句式结构特点

第二节《鹖冠子》的言辞艺术

第六章 《鹖冠子》对后世的影响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鹖冠子》是著录在《汉书·艺文志》“诸子略·道家”的一部先秦古籍,由战国末期楚国隐士鹖冠子所著,大约成书于公元前220年左右。该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兼容儒、法、兵、阴阳等多家学派思想,内容广博丰富、深奥精微。但由于长期的“伪书”之说,其研究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1973年《鹖冠子》研究迎来重大转折,学界研究视角不断增多,但多集中于其哲学、思想方面和一些考据性研究,对于文学性方面的研究涉及甚少。
  《鹖冠子》行文用辞古雅含蕴,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刘勰曾赞《鹖冠子》言“鹖冠绵绵,亟发深言”。对于认定《鹖冠子》基本不伪的今天,文学性研究的稀缺无疑是个缺憾。
  基于《鹖冠子》目前的文学研究现状和《鹖冠子》本身所具有的文学价值和影响,挖掘探究《鹖冠子》的文学性,意义重大。故本文从《鹖冠子》的文学性出发,分为七部分,侧重于对其文学特征进行分析和阐述。
  第一部分按照历史脉络对《鹖冠子》成书至今的研究和接受状况做了简单的梳理概述。同时,对《鹖冠子》被认定为“伪书”,长期冷落边缘化的原因和情况试做了分析。
  第二部分论述《鹖冠子》的著者、成书时间以及著录情况,考订了鹖冠子的生平籍贯;对《鹖冠子》具体的成书年代、鹖冠子及其弟子在成书过程中作用均进行了探讨论述。
  第三部分论述《鹖冠子》的思想内容。首先探讨分析了《鹖冠子》的学派归属,继而对其道法观、天人观、选贤观、用兵观等主要思想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道法观是《鹖冠子》思想的核心,天人观、选贤观、用兵观则是《鹖冠子》“道法互用”关系的外在表现。
  第四部分论述《鹖冠子》的文体,主要对《鹖冠子》论说文类型及风格特征进行了探讨,将《鹖冠子》三卷十九篇文章进行了分类:对话式、格言式、寓言式、专题式,并对前三种类型的特征进行了论述。
  第五部分探讨论述《鹖冠子》的论说艺术。从《鹖冠子》的论说辩证技巧、论说文的风格特色两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鹖冠子》运用发展了分层论证、譬喻、因果照应等多种论证技巧,论说文环环相扣,严谨周密;譬喻时现,哲意迭出;气势充沛,绵绵不绝,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第六部分是对《鹖冠子》的语言艺术特点的论述。《鹖冠子》句式严密整饬,骈散相间,善用四言韵语,工于对句,表现出连绵动荡的形式美感和均衡感,以及琅琅上口、铿锵悦耳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语言风格驳杂多样,追求客观务实的言辞观。
  第七部分论述了《鹖冠子》对后世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