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文化语境下国内美术馆展示传播研究
【6h】

新文化语境下国内美术馆展示传播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研究现状

研究方法

研究意义

第一章 国内美术馆展示传播发展概况

第一节 萌芽阶段(1900年至1949年)

第二节 初创阶段(1950年至1976年)

第三节 变化阶段(1977年至1999年)

第四节 兴起阶段(2000年至2016年)

第二章 新文化语境下国内美术馆展示传播的特点

第一节 新文化语境的特点

第二节 新文化语境下国内美术馆展示传播特点

第三章 新文化语境下国内美术馆展示传播的问题与求解路径分析

第一节 缺乏明确的学术引领

第二节 缺乏有效的策展人制度

第三节 缺乏完善的展览评估体系

第四章 美术馆观众评估机制的构建

第一节 观众评估的方法论与案例分析

第二节 案例分析—以“波士顿科技馆的主题展览‘年龄的秘密’”为例

第三节 关于评估建构的思考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美术馆作为人类文化艺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收藏和保存文化艺术资源、从事文化艺术研究、传播人类优秀文化艺术成果的责任,是一条连接公众与艺术品的纽带。展示传播是美术馆的重要职能之一,是在一定的空间内从美术作品中提炼出主题,并把在内容上与之相关的艺术作品与公众的审美趣味与认知水平相统一,从而建构出针对具体艺术品的形式、内涵、观念进行综合反映的整体框架。20世纪初期至今的一百多年里,国内美术馆展示传播经历了从萌芽、初创到改变再到兴起的发展历程,这一发展变化的动态历程始终与国际国内的社会变革和中国文化、中国美术更新的现实语境、科学技术发展、国内第三产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分不开的。因此,本文沿着“国内美术馆展示传播的发展演变”这一历史线索,把美术馆置于每一个阶段的历史境遇中进行分析解读,对它特点的产生、发展进行立体的、科学的把握。研古方能鉴今,最后落脚于在经济全球化、互联网信息化的21世纪新文化语境中,总结国内美术馆在这一数字化时代展示传播发展特点,并提取新的问题意识,预见新的发展机遇,对国内美术馆进一步的成长发展谋划新的实践性策略。
  绪论部分,综述美术馆展示传播的研究现状,并对之进行理论视角的综合分析归纳,同时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意义。
  第一章是国内美术馆展示传播的发展概况,以时间为线索结合历史语境进行分析。历史分期上借鉴马鸿增馆长对于国内美术馆发展的划分,在重点突出国内美术馆展示传播形式趋向适应社会文化环境、展览技术方法逐步提升、展览理念转向“以公众为中心”的基础上,将我国美术馆展示传播发展分为萌芽、初创、变化、兴起四个阶段。第一节梳理了从中国美术展览会的兴盛到国内美术馆建设的发展过程。第二节叙述新中国成立以后,文化艺术主要服务于初级阶段的国家形象塑造,以中国美术馆为例,分析美术馆展览在国家层面的美术创作生产体制下进行所呈现出的特点。第三节改革开放之后,旧展览机制难以适应中国美术的新面貌;加上中西文化交流、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冲击、独立策展人制度的引入,国内美术馆在展览理念、技术、形式上,展览数量、质量、特点等方面都进行了诸多更新。第四节是进入21世纪,“转型”成为了时代的关键词,倡导以人为本价值观的新文化语境之下对国内美术馆展示传播特点进行宏观把握。
  第二章是具体分析新文化语境下国内美术馆展示传播的特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新文化语境的特点,从世界距离、展览形态、人们的文化消费和休闲喜好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首先世界旅游业的兴盛、各种把“别处”转移到“此地”的文化商业活动兴起、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使得世界距离呈现出“缩小化”的趋势。其次世界发展到了“展览综合体”的态势,展示成为塑造国家形象、企业文化、品牌形象的基本途径,从世博会、商业展会、城市规划展示到各种主题展览;从早期单一模式逐渐加入各种多媒体技术,展示形态呈现“多样化”。第三以现代科技支持作为基础,以人们的心理需要作为契机,“无图不欢无图不看”成为了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的喜好要求,内容传播形式呈现“图像化”特点。第四人们对文化消费的感觉、知觉、认知逐渐加速,对省心、可口、快捷的文化形态较为青睐,文化消费进入“快餐化”时代。第五在体验成为人们基本的消费模式背景下,美术馆的存在方式、展示传播模式和具体运作方式都呈现出了新的特点。第二节是新文化语境下国内美术馆展示传播的特点,首先是展示传播“动态化”,主要以“移动的美术馆”、“4号线美术馆”、山东美术馆“引进来、走出去”活动等为例探讨国内美化馆以主动积极的态度与公众进行思想艺术和观念层次上的沟通。 第三以美术馆导览设施、学术讲堂、艺术工作坊为例,辅之以美术馆在线课堂、虚拟展厅、电子图书、手机在线互动等方式具体分析国内美术馆在“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之下中取得的进步。第四结合“以公众为中心”的美术馆理念,详细叙述国内美术馆体系的三种参与模式,即被动型体验、主动型体验和综合型体验,并以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第三章是新文化语境下国内美术馆展示传播的问题与求解路径分析。新文化语境给国内美术馆展示传播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冲击,美术馆依旧有一些内部的现实焦虑,亟待解决。本章从美术馆的学术引领、 展览评估体系、策展人制度三个角度入手,分析国内美术馆在这三个方面的现状、缺陷,并试图提出解决建议,促进国内美术馆在软件建设上也向现代化迈进,立足原有的基础,进一步确立自身新的形象,获得新的发展。
  第四章美术馆展览理念从“以艺术家为中心”逐步转向为“以公众为中心”,如何才能更好体现出观众的主体地位,让更多的人进入美术馆。本章节提出预想,即构建美术馆观众评估制度。本章具体论述了观众评估体系的目的、作用、构建的基本方法以及数据分析处理过程,并以“波士顿科技馆的主题展览‘年龄的秘密’观众评估”作为具体案例对观众评估指标体系的应用进行详尽分析,全面介绍评估数据的处理方法,最后以关于评估构建的几点思考进行结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