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场所精神视角下传统建造方法的现代应用研究
【6h】

场所精神视角下传统建造方法的现代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目的和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五、论文框架

第一章 场所精神概述

一、现象学视角下场所精神解读

(一)场所现象学

(二)空间知觉体验

二、场所精神的营造

(一)物质要素

(二)非物质要素

第二章 场所精神与传统建造方法的关联解读

一、自然建造观

(一)艺术的认知

(二)自然建造的设计思维

二、技术与材料

(一)传统技术分类

(二)传统材料与现象学

三、传统的空间情节

(一)建造技术下的空间情节

(二)传统空间秩序编排

(三)传统空间修辞

第三章 传统建造方法的现代应用策略

一、思想性营造

(一)设计思维的转变

(二)地域性文化的融入

(三)时间、情感维度的融入

二、艺术性营造

(一)审美风格的结合

(二)物化审美表现

(三)空间移情设计

三、技术性营造

(一)传统技术的选择性应用

(二)传统技术与新材料的融合

(三)传统材料与现代技术的嫁接

第四章 广西上林村落改造中传统建造方法的场所精神营造

一、设计思维的转变

(一)项目解读

(二)设计定位

(三)地域的情节采集

二、夯土村落的空间编排与修辞

(一)整体村落序列编排

(二)局部的空间修辞“移情设计”

三、情节物化设计

(一)当代审美下的传统村落再生

(二)传统材料的当代表达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部分学术作品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建筑空间设计逐渐被工业化、批量化、无差异化的单一模式所覆盖,建筑的风格和建造技术千篇一律,地域性传统建造方法的传承随之陷入困境,建筑的地域性正在消失,地域特征和本土建造方法逐渐被边缘化,形成了一种无场感,即本土的场所精神缺失。空间与人之间应存在一种对话体系,空间不仅仅是满足最基本的功能、用途,还要顾及人在审美与情感上的需求,使得人与空间具有情感上的呼应。本文认为中国在室内外设计中都存在这种无场感问题,室内空间设计的照搬抄袭、过度设计以及材料堆砌,造成空间的乏味。这种无场感久而久之会让空间失去其本质意义,所以设计师如何转换思维,合理利用传统建造方法来营造本土语境下空间的场所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为了解决当下空间营造“无场感”问题,改变中国传统建方法下建造思维、技术、材料以及建筑美学的式微状态,以场所精神为视角,深度探究传统建造方法如何在当代空间设计中的打造可延续内容和可发展策略,改变本土语境下场所精神的“失语”状况。 第一章的第一节是对舒尔茨场所精神的概述,通过以现象学为视角对场所的形成以及场所与空间的关系作阐述,然后探究分析场所精神的认知途径,即通过空间知觉体验对场所结构有关的“空间”和“特性”所相对应的“方位感”和“认同感”的心理获得过程;第二节则是探讨场所精神物质营造和非物质营造的方法,这两部分的营造方法是建立在现象学之上的,分别通过五感知觉体验途径下的物化设计、空间情节以及空间秩序的非物质编排设计来实现。 第二章则是文章的重要部分,是对场所精神与传统建造方法的关联解读,通过建造自然观下的艺术认知和设计思维方式,现象学下的技术与材料以及对于传统建造空间情节三大部分的解读,寻找传统建造方法中体现场所精神的部分,探究传统建造方法在当代设计中新的应用视角。 第三章是文章的核心部分,通过前两章的梳理,从“思想性”、“艺术性”、“技术性”三个方面总结出场所精神视角下传统建造方法在当代空间设计中的营造策略,这也是本土空间设计师的营造范式。这三部分对应前两章的研究框架,思想性营造包含了本土空间“方位感”和“认同感”的心理获得方法。艺术性营造是从空间的五感知觉体验探究到物化编排的整体视觉营造。在当代的空间设计中有不同的美学影响作为“特性”空间整体氛围的指向性内容。技术性营造则是在现象学视角下,保留传统材料技术的现象学内容,结合当代的技术材料,以新的应用策略保留场所精神的营造方法。 第四章则是对传统建造方法在夯土村落改造中的场所精神营造案例的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传统建造方法的当代应用示范,首先从任务书解读、设计定位以及地域情节的采集上进行设计思维转变,其次从夯土村落的平面布局进行序列编排和局部空间的“移情设计”,最后是通过材料和技术进行当代美学的物化情节设计,营造具有本土建造思维的场所精神空间。

著录项

  • 作者

    王勇;

  •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 学科 美术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周长亮;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印刷工业;
  • 关键词

    场所精神; 视角; 建造方法;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