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卟啉衍生物的纳米金属-有机框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6h】

基于卟啉衍生物的纳米金属-有机框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癌症的光动力治疗与光热治疗

1.1.1 光动力治疗机理

1.1.2 常见光敏剂介绍

1.1.3 卟啉合成方法简介

1.1.4 光动力治疗的不足

1.1.5 光热治疗

1.2 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1.2.1 脂质体

1.2.2 聚合物纳米颗粒

1.2.3 量子点

1.2.4 碳基纳米材料

1.2.5 金属基纳米材料

1.2.6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1.2.7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1.3 纳米尺度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1.3.1 MOFs材料概述

1.3.2 Zr-MOF材料概述

1.3.3 NMOFs材料的后合成修饰策略

1.3.4 NMOF催化能源应用实例

1.3.5 NMOF传感器应用实例

1.3.6 NMOF生物医学应用实例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重原子效应增敏光动力治疗:卟啉掺杂的UiO-66纳米颗粒的制备与光动力学性质研究

2.1 材料和仪器

2.2 卟啉光敏剂的合成

2.2.1 5-苯基二吡咯甲烷

2.2.2 5,15-二(4-甲氧羰基苯基)-10,20-二苯基卟啉(H2DiCPp-OMe)

2.2.3 5,15-二(4-甲氧羰基苯基)-10,20-二苯基卟啉锌(ZnDiCPp-OMe)

2.2.4 5,15-二(4-羧基苯基)-10,20-二苯基卟啉锌(ZnDiCPp)

2.2.5 2,2'-[(4-碘苯基)亚甲基]二吡咯

2.2.6 5,15-二(4-甲氧羰基苯基)-10,20-二(4-碘苯基)卟啉(H2DiCPp-I2-OMe)

2.2.7 5,15-二(4-甲氧羰基苯基)-10,20-二(4-碘苯基)卟啉锌(ZnDiCPp-I2-OMe)

2.2.8 5,15-二(4-羧基苯基)-10,20-二(4-碘苯基)卟啉锌(ZnDiCPp-I2)

2.3 MOFs材料的合成

2.3.2 ZnDiCPp-I2(UiO-66

2.4 材料基础表征

2.4.1 产品照片

2.4.2 粉末X射线衍射

2.4.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谱ICP-OES

2.4.4 红外光谱

2.4.5 紫外光谱

2.4.6 发射光谱

2.4.7 氮气吸附与脱附实验BET

2.4.8 SEM与SEM-EDS

2.4.9 DLS

2.5 材料结构特征

2.5.1 对照实验

2.5.2 粉末X射线衍射

2.5.3 样品照片

2.5.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谱ICP-OES

2.5.5 相互作用分析

2.6 材料稳定性评价

2.6.1 生理环境稳定性

2.6.2 光稳定性

2.7 体外单线态氧生成测试

2.8 细胞实验

2.8.1 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成像

2.8.2 细胞毒性实验

2.9 实验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附图

第三章 光动力与光热治疗的联合:Py-UiO-66/C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体外抗癌研究

3.1 材料和仪器

3.2 卟啉光敏剂的合成

3.2.1 5-苯基二吡咯甲烷

3.2.2 5-(4-甲氧羰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 Py1

3.2.3 5-(4-甲氧羰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锌 Py2

3.2.4 5-(4-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锌 PyCOOH

3.3 材料合成

3.3.1 UiO-66/C的合成

3.3.2 Py-UiO-66/C的合成

3.3.3 UiO-66-NH2的合成

3.4 材料基础表征

3.4.1 样品照片

3.4.2 粉末X射线衍射

3.4.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谱ICP-OES

3.4.4 红外光谱

3.4.5 透射电镜

3.4.6 DLS

3.4.7 UV-Vis光谱

3.5 材料稳定性评价

3.5.1 生理环境稳定性

3.5.2 光稳定性

3.6 光热和光动力性质

3.6.1 光热性质

3.6.2 光动力性质

3.7 细胞实验

3.8 实验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附图

实验结论

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纳米金属有机框架(NanoMetal-Organic frameworks,简称NMOFs)是一种新兴的晶态多孔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上有广泛的应用,如荧光成像、药物递送、光动力治疗、光热治疗等。多孔锆基MOF UiO-66中Zr的理论配位数为8,Zr簇周边有12个对苯二甲酸配体,但在实际结构中会存在配体缺陷。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利用这一现象通过添加不同种类的配体对其缺陷程度进行调节。本文采用配位缺陷策略,利用一锅法合成NMOF ZnDiCPp-I2+UiO-66。细胞实验表明,ZnDiCPp-I2+UiO-66具有优异的光动力治疗能力;利用一锅法制备了纳米复合材料 Py-UiO-66/C。细胞实验表明,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光热和光动力治疗效果,光热和光动力联合使治疗效果显著增强。 Ⅰ 采用配位缺陷的设计策略,利用一锅法,将重原子修饰的卟啉类光敏剂ZnDiCPp-I2掺杂到UiO-66 NMOF中得到ZnDiCPp-I2+UiO-66。所得材料在组织模拟环境下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光稳定性。单线态氧生成实验表明,UiO-66中掺杂极低含量的ZnDiCPp-I2时,ZnDiCPp-I2+UiO-66 即能具有令人满意的单线态氧生成能力,这归因于碘原子显著的重原子效应。细胞内实验表明,ZnDiCPp-I2+UiO-66对HepG2癌细胞具有可忽略的暗毒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ZnDiCPp-I2+UiO-66 具有优异的光动力治疗能力,与已报道的同类MOFs光敏剂相比,在低功率LED灯照射下,ZnDiCPp-I2+UiO-66具有最低的有效光敏剂浓度,是一种有前景的光动力治疗平台。 Ⅱ 利用葡萄糖在溶剂热条件下的脱水聚合反应,采用一锅法制备了多孔碳与UiO-66-NH2的纳米复合材料。利用多孔碳在可见区的强吸收能力,使复合材料表现出一定的光热性能。进一步利用UiO-66-NH2自身存在配位缺陷,向材料中引入卟啉(PyCOOH)光敏剂,获得Py-UiO-66/C复合材料。PyCOOH作为常见的光敏剂,赋予了复合材料光动力性能。复合材料的光热和光动力性能均具有波长选择性。660 nm红光照射时,复合材料具有光热性能,而没有光动力性能。540 nm绿光照射时,复合材料具有光动力性能,而没有光热性能。细胞实验表明,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光热和光动力治疗效果,光热和光动力联合使治疗效果显著增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